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 |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
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
总为从前作诗苦。
------------------------------------------------
前些天在网上一篇介绍李白杜甫交往的文章中看到这首诗. 作者说有人以此诗为例说明李瞧不起杜, 其实也许并非如此. 诗的最后一句大概也是李白自己的感慨, 因为并非每首诗都是三杯酒下肚后就能自己冒出来。
李杜的作品我读的都不算多, 加起来也就一百首左右. 所以不敢对他们做什么评价, 尽管现在越来越喜欢和尊敬杜甫. 李白更有一种天才的味道. 他的作品或者很有气势或者极富想象力; 杜甫更象一个专业作家. 他的作品字斟句酌, 读起来很舒服, 看起来也很雅致. 李白的作品大多是游山玩水饮酒听琴和感伤之作; 杜甫的诗作则内容广泛得多, 尤其是一些咏史, 论诗和评论时政之作写的很有深度. 李白写过很多古风, 杜诗则以律诗和绝句为多.
人们一般觉得李白是一个不太有责任感的浪子, 杜甫则比较实在比较老实. 大概是这样吧, 尤其是读完很多杜甫写给李白的诗之后, 很多人都为他对李白的赞誉和关心所感染. 杜甫很尊敬李白, 把李当成自己的师长和偶像. 我特别喜欢杜甫那首"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 重与细论文?
还有那首"天末怀李白":
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每每想到这些诗句, 就被杜氏的真情所感动. 李白写给杜甫的诗却极少, 而且没什么佳作, 比如本文开头那一首打油诗. 杜比李小十一岁, 按理说李是老大哥, 应当多关心杜才是.
也许以上这些只是些"小人之心". 毕竟他们离我们这个时代太远了, 许多东西无从考证. 我宁愿把他们看成同样真诚同样伟大而又实实在在的人, 只不过作品风格不同而已. 比如同样是武林高手, 同样是一招毙敌, 尽管招数不尽相同. 比如还是前面这首诗, 我们不妨想象成某天中午二人在山头见面, 李白笑呵呵地满怀关切地问头戴斗笠的杜甫: "杜师傅近来看上去瘦多了, 是不是科研很忙啊?". 杜甫苦笑一声说: "是啊是啊, 我们组的科研风格可不象李师傅你们组那么潇洒啊, 常常加班熬夜到两三点
呢..."
上文是引用的,但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毕竟他们离我们这个时代太远了, 许多东西无从考证. 我宁愿把他们看成同样真诚同样伟大而又实实在在的人, 只不过作品风格不同而已."
|
喜这首诗也喜其中故事。在我读这三首诗感觉来,李白是那样随性自由,对杜甫是手足般亲切,诗中玩笑意味可见。毕竟是诗仙,开个玩笑都那么生动,两人见面场景跃然诗中。杜甫对李白是庄重敬仰的,因写李白诗中一反沉郁严谨有股飘逸浪漫气息,对仗也大开大合。给人美的享受。李白那首诗美在人间,杜甫那两首美在空中。
|
原帖由 非非 于 2011-10-8 15:59 发表
喜这首诗也喜其中故事。在我读这三首诗感觉来,李白是那样随性自由,对杜甫是手足般亲切,诗中玩笑意味可见。毕竟是诗仙,开个玩笑都那么生动,两人见面场景跃然诗中。杜甫对李白是庄重敬仰的,因写李白诗中一反 ... 李白的打油诗,饱含诙谐的爱和饱含爱的诙谐。之所以是诗仙,是不会把浅薄、粗俗和油滑视为宠儿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