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标题: 中国骑劫哥本哈根气候会议? 中国外交部作出反驳
承善治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28271
精华 16
积分 2128
帖子 837
威望 1289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7-27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12-24 00: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中国骑劫哥本哈根气候会议? 中国外交部作出反驳

● 曾昭鹏
北京特派员

  中国外交部昨天继续捍卫中国在上周结束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的立场,对于英国指责它“骑劫”会议的谈判进程予以反驳。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昨天在例行的记者会上说:“中国自主确定的减排目标不附加任何条件,也不与任何国家的目标挂钩。从一些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态度以及长期不履行义务的实际情况来说,这些国家没有权利没有资格指责发展中国家,反倒应该反省自己。”

  经过两周的马拉松式谈判,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最终还是无法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以西方为主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减排责任归属、资金承担以及监督形式无法取得共识,仅以《哥本哈根协议》(Copenhagen Accord)收场。

  尽管参与会议的重要国家领袖如美国的奥巴马总统将之形容为“一次重大的突破”,并强调这是朝着控制全球碳排放目标迈出了一步,但许多气候观察家批评协议内容空泛,缺乏目标及执行细节。此外,欧盟国家也没有参与奥巴马与发展中国家的闭门磋商。

  拒绝接受国际监察其减排工作的中国,被西方发达国家视为与其他发展中大国联手阻碍会议最终取得突破的关键角色。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长爱德华·米利班德就在20日出版的《卫报》撰文,点名抨击中国领导一组国家“骑劫”哥本哈根会议,阻止重要的减排协议通过。

  姜瑜较早时在外交部网站回应时说:“英方个别政客针对中国发表的言论具有明显的政治图谋。其目的是在推卸其应该履行的对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挑拨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他们的企图是不可能得逞的。我们敦促他们纠正错误,切实履行对发展中国家应尽的责任,不做妨碍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事。”

  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的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夕主动宣布到2020年让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的减排目标,普遍被西方发达国家认为不足,因为这意味中国的整体排放量仍将增加。

  至于美国提出中国减排要受到国际检查,中国的认为这是它作为发展中国家自愿做出的承诺,其自主性不应受到国际约束。

  姜瑜说:“中方为推动哥本哈根进程沿着正确的轨道做出了艰苦的努力,我们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的政策举措,不管是从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以及采取的行动的力度、以及取得的成效来看,我们与任何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
顶部
承善治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28271
精华 16
积分 2128
帖子 837
威望 1289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7-27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12-24 00:2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哥本哈根会议与中国面临的考验

● 阮永松(上海)(2009-12-23)

  为期十三天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终于落幕,在最后关头勉强达成一份没有约束力的协议。会议过程中,人性的自私、贪婪和短视等缺点暴露无疑。

  若算历史账,1900年到2005年,占全球总人口不到20%的发达国家排放了全世界80%的温室气体。1950年前排放的温室气体95%来自发达国家。若算人均账,2006年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四倍。再从法律框架来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都是对缔约国具有法律意义的约束力,而且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为发达国家确立了强制性的减排目标。

“生存排放”与“奢侈排放”

  回想当年,《京都议定书》墨迹未干,布什总统上任首日就宣布废除。日本也没有完全履行自身的排放承诺。

  本次哥本哈根大会上,人们期待顶着诺贝尔和平奖光环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能够力挽狂澜,结果发现奥巴马不过是只求美国利益最大化的另一位总统而已,除了口若悬河、辩才无碍,在减排问题上并没有展现诚意。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年军费开支超过6000亿美元,却仅承诺出资1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排放,而且出资方式还是未知数。其吃相难看令人叹为观止。

  国与国之间的尔虞我诈与凡夫俗子之间何等相似:自私者往往占尽便宜,不自私者往往毁了自己。 针对温室气体排放,有人形象地将发展中国家比作“生存排放”、将发达国家比作“奢侈排放”。发达国家理所当然应该承担更多的义务。

  但是,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人类正在面临同样的威胁,百孔千疮的地球正在无情地报复着贪婪的人类,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如果没有了地球,还有国家和民族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怜的人类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吗?在现实威胁面前,人类除了博弈与斗争,显然还需要妥协与合作。

中国成为酸雨重灾区

  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4%。尽管近年来中国在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在可见的未来,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水电站都不可能取代煤炭,中国的能源结构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过去修建的一些水力发电站也带来过地质灾害。可见水力发电也不是灵丹妙药。如果全部改用进口石油、天然气,又会大幅推高国际市场价格。届时,“中国威胁论”又会甚嚣尘上。

  煤炭火力发电排放的气体不仅有二氧化碳,还有二氧化硫,这直接导致酸雨。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土壤成分,污染河流和地下水,损害农作物,降低人体免疫力,导致森林和鱼虾死亡。四川盆地30%以上的森林正遭受酸雨危害,青岛、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厦门等华东沿海地区已成为中国主要酸雨区,随着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的日趋增多,酸雨正在中国呈现燎原之势。由于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超过当下的经济价值,生态损失实际上不可估量。

  韩国与英国已在煤炭火力发电中合作开发出无碳排放发电的技术。日本已尝试将二氧化碳气体埋入海底。 由瑞典跨国能源集团开发的世界首个无碳排放火力发电装置,正在德国投入运行。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各国无不眼红。中国不太可能指望别人将自行研发的技术免费赠与中国。

  赌气不如争气。中国应该紧盯国际新潮流,化危机为商机。除了采购先进技术化解燃眉之急外,还应在现有工业设备的基础上,落实除尘、脱硫装置的应用,大力推进环保技术开发,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中国仅有决心还不够,还必须制定具体实施的方案、日程、步骤和措施,推动国企与民企在能源技术领域公平竞争,并接受全社会监督。

化危机为商机

  与医疗、铁路、电信一样,中国的能源领域目前都是由国有企业垄断。这些国企凭借垄断地位享受国家保护,开发新技术并没有内在动力。全世界前五百强的品牌无一不是市场竞争中的弄潮儿,没有一个躲在政府保护伞下吃皇粮。

  另一方面,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尽管地铁、公交四通八达,但是私家车依旧车满为患,长时间堵车已是家常便饭,城市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农村地区经济稍有宽裕者,无论工作有无需要,也要买一辆私家车。搭乘公共交通和自行车被视为土气落伍,驾驶私家车被视为地位的象征。随着汽车尾气排放的增多,中国的酸雨危害还会雪上加霜。哥本哈根市为自行车设立安全的自行车专用车道、专用过江大桥和停车场,城市规划确立了自行车(脚踏车)、公交车、私家车的优先顺序。这经验值得中国在今后的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积极响应。

  中国如果走上“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唯物质主义道路,中国环境将会不堪负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鼓励人民多用手绢,少用纸巾,多用自带水瓶少用瓶装水,如何使环保节能意识深入人心,如何使人民从“自了汉”转变为适应低碳生活的地球公民,如何倡导国民回归简朴、健康的生活、杜绝奢侈浪费,光靠国家全能主义的动员方式显然行不通。中国政府曾拨出巨资治理太湖、淮河、湘江污染,实际收效甚微,有些地方水质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持续恶化。

  由此可见,排除民间社会的参与和监督后,环保效果是多么有限。无论是垃圾处理、废物利用,还是节电节水、环保型旅游,显然都需要大批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在每个角落开展宣传、推广、监督活动,中国不仅需要普及环保科技知识,还应倡导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人文思想。

  中国有1万80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三分之二以上的经济总量集中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一旦气候持续恶化,海平面持续上升,中国遭受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国家。雪灾、干旱、洪涝、酸雨、暴风、沙漠化、冰川融化、江河断流,这些都是现实威胁。

  是继续听任民间资本游荡于炒房地产、炒股票之间制造泡沫,还是开放民营资本进入能源开发等领域,引入市场竞争体制,开发环保节能技术,走真正的市场经济道路,落实《反垄断法》;是继续采用国家全能主义的单一治理方式,还是开放民间组织、社会力量配合各种环保节能、生态保育、水土保持活动,这些都是考验。

作者是文化企业主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3-30 16:55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6374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