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标题: 明天(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
承善治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28271
精华 16
积分 2128
帖子 837
威望 1289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7-27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6-24 17: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明天(6月25日)是朝鲜战争爆发60周年

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半岛战争、南北韩战争、韩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签署停战协定),又简称韩战,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朝鲜”)与大韩民国(以下简称“韩国”)在朝鲜半岛上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冷战中的一场“热战”,分别支持朝鲜南北双方的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由于参战双方签署的是停战协议而非和平协议,因此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这场战争尚未结束。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越过分隔朝韩的北纬38度线,向韩国发动进攻,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协防台澎金马,军事介入国共内战。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联合国军司令由美国指派。6月25日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在6月28日即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并继续向南进攻,将韩国军压缩至釜山环形防御圈内。9月15日,联合国军在当时战线的后方仁川登陆,扭转了战争的局势,迫使朝鲜人民军北撤。9月28日,联合国军重占汉城,并越过三八线开始进入朝鲜作战。10月19日,联合国军占领朝鲜首都平壤。

美军从仁川登陆后,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表声明表示,中国不打算袖手旁观,让美军直逼中国边境。10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出兵的决定。10月3日,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表示如果是美军而非韩国军队越过38线,中国将被迫对朝鲜战争进行干预。

10月底,部分联合国军部队已推进到鸭绿江畔。在台湾问题被搁置数月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的请求,在苏联允诺帮助的情况下,于10月19日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战,分别在第二次战役和第三次战役中占领平壤和汉城,并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之后联合国军顶住了志愿军的攻击,并发动夏季和秋季攻势,再度重占汉城,战线重新回到三八线。在此之后,尽管双方不断交战,但阵地基本没有大的变动,一直维持在三八线附近。

1951年7月10日中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主要分歧在军事分界线的划定和遣返战俘问题上。在经历了几次谈判中断后,双方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双方以北纬38度线附近的当时双方实际控制线设立了朝鲜半岛非军事区。然而交战双方至今没有签署任何和平条约。

支援韩国方面的联合国军除美国外还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等共15个国家;支援朝鲜方面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参加了战争,并向中国提供军事物资的苏联空军和高炮部队。

1991年9月17日,在中国支持下,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同时加入联合国。

2009年5月27日,朝鲜宣布不再遵守1953年所定下的停战协议。

[ 本帖最后由 承善治 于 2010-6-24 17:47 编辑 ]


图片附件: 1950年-1953年朝鲜战争形势图.gif (2010-6-24 17:47, 37.03 K)

顶部
承善治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28271
精华 16
积分 2128
帖子 837
威望 1289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7-27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6-24 18: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战争的影响

韩国

韩国经济在战后遭到严重破坏,李承晚独裁政权在战后仍然以统一为目标,不重视经济发展,不断计划随时再和朝鲜方面开战。四一六运动后,李承晚下台,局势依然并没有缓和。此后朴正熙独裁政权执政期间更出现“实尾岛事件”,双方敌对的气氛并没有因领导人转换而改变。朝鲜和韩国的领导人进行过几次会面谈话,但碍于双方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的根本差异,并没有产生什么实际的进展。

韩国首尔在1994年开放了韩国战争纪念馆,展出包括朝鲜战争在内的历次韩国战争史料。2009年的朝鲜战争纪念日,首尔清溪川广场悬挂了联合国以及世界各个参战国的国旗(含中华民国国旗)以感谢其在朝鲜战争时期对韩的大力援助。

朝鲜

由于这场战争,金日成得以继续统治朝鲜。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朝鲜政治稳定,外交上和苏联、中国结盟,经济发展创造了所谓“千里马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优于韩国。但由于朝鲜经济是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环,结构单一,故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冷战宣告结束之后日益艰难,人民生活质量不升反降。1990年代朝鲜经济崩溃。在金日成死后,他的儿子金正日权力巩固。朝鲜人民的生活条件依然十分艰苦。国际社会包括中国、韩国不断对朝鲜提供经济援助。

美国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有36,570人阵亡,而且几乎与中国和苏联两个共产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而经历了越南战争洗礼之后的美国人,几乎已将这场战争遗忘,故此朝鲜战争又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

朝鲜战争也令美国人首次意识到,战争的威胁随时存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增加了两倍,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在一场常规的运动战与阵地战而非游击战中,美军地面部队不能击败积弱百余年的中国与朝鲜的工人农民组成的军队,这一事实被参议员麦卡锡为首的势力归咎为美国国内共产党的出卖,麦卡锡主义一段时间内获得了美国政治的主流话语权,美国国会参议院成立非美委员会彻底调查与中国革命有关的人士的忠诚问题。

苏联

战争对苏联的影响就十分复杂。表面来看苏联是最大的赢家,战争令中美爆发直接冲突,而自己则从未正面介入。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实力,把美国超强的国力军力从欧洲铁幕一线的争夺转移到朝鲜战争的泥潭。为苏联争取了时间在二战后的废墟上治疗战争创伤,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朝鲜半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在内的十七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军人阵亡于朝鲜半岛,同时错过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机。但是从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来看,美国的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在先(1950年6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在后(1950年10月19日),从时间顺序上看并不是中国主动‘错过时机’,而是美国介入中国内战造成的。

由于朝鲜战争,苏联打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变成第二个南斯拉夫的顾虑,从1952年起开始大规模援助中国大陆建设全面的工业基础,这些援建项目以及1954年定下的几十个工业项目被合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为中国大陆打下了冶金、石油、矿山采掘、煤炭、发电、电力装备、机械制造、纺织、造纸、制糖、航空、航天、交通铁路、国防兵器制造等全面的科研生产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始了独立自主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建设道路。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与西方列强(包括日本)的战争中屡次陷入惨败或极其被动的局面,朝鲜战争的结果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府获得巨大威望,中国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就形容:“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朝鲜战争也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避免与具有反共倾向的政权邻接,为其国内建设争取了政治地理上的缓冲。

中华民国

对当时迁来台的中华民国政府而言,朝鲜战争爆发使得美国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将台湾重新纳入防御体系,日后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即是基于朝鲜战争的影响。台湾岛上的中华民国政府透过朝鲜战争取得大量美援,得以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基础,间接的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其发起军事行动的成本。杜鲁门总统派遣第七舰队巡逻台湾海峡,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阻止了解放军渡海攻台,同时战俘归台大大鼓舞了国军士气,普遍认为此亦为国民政府“反攻大陆”制造有利机会。因此,部分历史学者也将朝鲜战争戏称为蒋中正的西安事变,挽救了中国国民党的危局。

日本

日本虽然没有参战,但是,战争期间美军在日本大量的物资采购,对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复苏,起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奠定日本之后成为经济强国的基础。同时,由于美国对日本战争期间的物资供应的依赖,不得不重新启用战前日本国内各行业的领导者。很多二战战犯都相继复出,重新扮演日本政商各界的重要角色。使得日本在战后走上了与同样是战败国的德国不尽相同的道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了现今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盛行。

摘自维基百科
顶部
光之子 (童緯強)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禮教傳人、名教志士


UID 16679
精华 3
积分 27094
帖子 13414
威望 136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2-29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6-24 19:08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為當年死於異鄉的無數漢家亡魂哀吊。




又逢一年交子時,此歲今宵最漫長
小雪已過大雪去,待小寒來候大寒
夏秋去兮冬至來,明年新春雪海藏
一年復始四季輪、冬至正是待春來
凜寒冰雪正思融、溫煖春風已欲吹
平安過冬盼新春,佳節雙慶樂無窮
祝諸位冬至快樂!祝炎黃子孫永世興盛,願姬漢舊邦長久安泰。

顶部
天地人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2974
精华 51
积分 7960
帖子 3026
威望 4826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9-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6-25 03:1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重新解读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

编者按:上甘岭,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我们在对它将近60年的解读中,竟存在一些与事实不尽相符的地方。最近,《解密上甘岭》的作者南京空军一级作家张嵩山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在记者同张嵩山的对话中,上甘岭的谜团被逐个解开……
研究上甘岭的美国人

记者:我知道你1993年就出版了14万字的《血祭上甘岭》,几年后重新出版改名叫《摊牌----―争夺上甘岭纪实》,是什么原因促使你18年之后又重写《解密上甘岭》?

张嵩山:《摊牌》重新出版后的这些年里,我虽然因各种机缘,见到许多当年参加上甘岭战役的高级指挥员和基层官兵,交谈中又积攒下一批素材,但并没打算重写,我可不想被人家说“炒冷饭”。可我没想到2006年初,一个叫凯文的美国朋友出现了。

凯文恐怕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个研究上甘岭战事的美国人。因其父曾参加攻打上甘岭的597.9高地,凯文把他的全部热情都倾注在这场战事上了。他在美国看到《摊牌》那本书,便自费跑到中国来找我,采访志愿军打上甘岭的情况。同时,他也把美国国家档案馆封存50年、刚刚解密的美军上甘岭作战资料和照片,复印了一套送我。

这些资料主要是美军连以上各级指挥官的作战报告和一部分指挥官的战地日记,全是英文打字机打出来的战争原始记录,非常珍贵。它为我打开了一扇走进当年美军的大门,使我得以从敌我双方两个视角,更深层次地研究上甘岭战役,厘清、填补我军战史上的疑点和空缺。为此,我才下决心重新解读上甘岭,仔细清点前辈为我们留下的这份军事遗产,给中国读者一部真实的上甘岭战役。

记者:上甘岭在中国可以说家喻户晓,为什么美国几乎没人知道它?
张嵩山:有粉谁不知道往脸上搽?但上甘岭战役对于美军,实在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在几百门重炮、千余架次轰炸机的支援下,美军3个团轮番上阵,打了十多天,伤亡3000余人,才占领597.9高地。但他们经不起我志愿军不断小股反击和上甘岭坑道部队频繁夜袭的消耗,在高地上守了3天就溜了,把阵地交给韩军。这样一来,韩军既要攻537.7高地北山,又要守 597.9高地。

美国人这事儿干得特损。尽管整个战役是美军挑起来的,从始至终都是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和美九军军长詹金斯指挥的,实际上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只在597.9高地打了12天。失败以后,美军绝口不提其策划指挥的事,只说598高地(597.9高地简称)战斗。对于二战以来打过许多重大战役的美军来说,一场12天的小战斗,输赢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美国人连猪排山那样连规模的战斗都拍成了电影,并由大名鼎鼎的派克主演,可就是不提上甘岭。美国人有意回避它,存心淡化它。
顶部
天地人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2974
精华 51
积分 7960
帖子 3026
威望 4826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9-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6-25 03:1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每秒落弹6发?

记者:上甘岭之战开始时间,我军史资料说法不一,有的说是1952年10月14日凌晨3点钟,有的说3点半,也有的说是4点半开始的,到底是何时开始的?

张嵩山:关于上甘岭开战时间,我军史料记载有点乱,主要是乱在“3点钟”这个说法上。这里面其实有个我志愿军一方“误以为”的问题。这个问题我没法展开说,只说说美军解密资料中的记载。

美军从普通步兵连到第八集团军机关的各级作战指挥报告上,无一差异地记录着 10月14日5时44分预先炮火准备开始,20分钟后,即6时04分炮火延伸,步兵同时发起进攻。一、此为原始记录,可信度高;二、现代战事都是从炮火准备开始的;三、5点半朝鲜天已亮了,不是迫不得已,美军通常不会摸黑进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军怕打夜战。据此,我认为美军的记录是准确的。

记者:我战史记载14日那天,上甘岭“我阵地内,平均每秒钟落炮弹6发,终日落弹达30余万发”,怎么计算的?

张嵩山:我所查到的军史资料中,这段话最早出现在1983年编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争战史》中,引用率极高。说起上甘岭,几乎没有不引用它的。

我在《摊牌》一书中也照本宣科,如是这般地说6发,说30余万发。直到研究美军资料,比照我军史记载数字时,我才发现平均每秒钟落炮弹6 发,终日落弹应该是51.8万余发。我仔细想想,可能问题出在战史撰写者的表述上。如果说“炮火最猛烈时,平均每秒钟落炮弹6发”就不会有歧义了。

根据我对美军十几份作战报告记录的数字反复核对测算,14日这天,美军共向上甘岭发射、投掷了约 20余万发炮弹、15.5万余发重机枪子弹、233枚航弹。

这已经足够狂暴血腥了。在两个面积仅有3.7平方公里的小高地上,实施如此高烈度、高密度火力打击,无疑是屠杀式毁灭性的,在整个朝鲜战争中都属罕见。

据美第三十一团作战报告,这一天我志愿军第四十五师还击炮弹为3000发。

韩国《朝鲜战争》则记载:“敌人的炮弹发射量,最少的10月14日是824发,最多的10月19日为39706发。”由此可见,美军在武器装备上拥有压倒性优势。

我们被美军蒙骗了

记者:军史称:上甘岭“经过一天(指14日)的激烈战斗,敌之进攻企图更加明显。”你认为这不是史实,根据是什么?

张嵩山:这也是人云亦云,引用率很高的一句话。它不但不是史实,而且消解了上甘岭战役的复杂性,我提出反证的主要依据是:

美军是最善于隐蔽作战企图的。14日这天,美军攻击上甘岭两高地的同时,在上甘岭西侧的我391高地北峰、芝村南山、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419高地和250高地,也实施了钳制性的多点攻击。这副全线进攻的架式,成功地达成了蒙骗效果,造成第十五军对敌企图莫测难辨。

1952年10月14~15日两天里,第十五军在作战部署上没作任何重大调整;志司和志愿军第三兵团也没有任何有关上甘岭战事的明确指示。

15日中午,志司对第十五军于13日上报的关于反击注字洞南山作战计划,有个电报批复。此电文中只字未提上甘岭战事,也未取消反击注字洞南山的作战计划。由此可见,第四十五师与美、韩军两个师苦战2天,上甘岭还不是志司那盘棋上的热点战区。
同样是15日这天,下午两点美军在朝鲜北纬38°线以北80多公里处,一个叫库底的小渔村附近,/中文网/发起了一场百多条舰艇参加的佯动登陆作战行动,比两年前麦克阿瑟仁川登陆的规模还庞大。这不能不让志司高度警觉。与美军库底行动相比,上甘岭战斗完全可以先往旁边放一放。

我采访过的好几位当年师团级指挥员,都认为起码两天之后才断定美军攻击重点在上甘岭。

秦基伟将军在阵中日记里写道:“14日那天,是我一生中又一个焦急如焚的日子。”将军每天的日记都是夜深人静时写的,如果当天敌人进攻企图就明确了,深夜他还会“焦急如焚”吗?

直到17日夜间,秦基伟将军还在阵中日记里写道:“在我军阵地前由西向东都是紧张的。”请特别注意将军使用的是“由西向东”,而不是“由东向西”。将军指挥的防御区域,西边是俯瞰平康谷地的西方山,东边是五圣山前沿两高地----―上甘岭。这里不难揣摩出将军的心思。

记者:为何韩国军史学家把上甘岭战役界定为42天,而我志愿军则认定为43天?

张嵩山:韩国《朝鲜战争》记载:11月8日“这天是‘狙击’棱线战斗42天中唯一没有交战的一天。敌人总是夜必攻昼必撤,而今天却在整个战场不见影子。”

这一天因597.9高地局势稳定了,我志愿军第十五军正在筹划动用第十二军的第九十二团收复537.7高地北山,所以没有任何小规模攻击行动。为此,韩国军史学家把上甘岭战役算成 42天。

准确地说,这一天是没有步兵交战,但敌我双方对上甘岭的炮击终日未停。这天拂晓,准备反击597.9高地11号阵地的第九十三团三营营长带着几个连、排长,就是冒着美军炮火爬到高地上看地形的。前沿对峙的阵地上,也有一些小规模的枪战。

炮击和小规模枪战不是交战吗?所以,我赞同我军战史确认的上甘岭战役时间段为整整43天。

丢上甘岭,五圣山难保?

记者:过去总说上甘岭丢了,五圣山也保不住。死守上甘岭与五圣山究竟是什么关系?

张嵩山:长期以来我军史谈上甘岭,多从军事地理意义上强调此战的重要性。认为:上甘岭与五圣山是唇齿关系,丢了上甘岭,五圣山也就难保了。韩国《朝鲜战争》也说:“如果拿下这两个高地,五圣山也就唇亡齿寒了。”

当然,丢失上甘岭,第四十五师将被迫后撤1500~2000米,建立新的防御阵地,必然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战术被动。但对五圣山不一定就构成“唇亡齿寒”的危险。

五圣山海拔 1061.7米,比上甘岭597.9高地高出近一倍。而且上甘岭与五圣山之间,还隔着比上甘岭两高地海拔更高的781高地和679.1等高地。如果把上甘岭两高地比作五圣山的第一道屏障,781高地和679.1高地就是第二道屏障。可以说,即使丢了上甘岭,也不一定会失去五圣山。

死守上甘岭,绝非担忧五圣山有何闪失,主要基于志愿军“寸土不让”的作战方针,以便在朝鲜停战谈判中实现“就地停火”,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多争得一些国土面积。

它的另一个意义在志愿军第三兵团1952年10月27日的那份作战指示中说得很明确:“……朝鲜战场上敌二线目前仅有第四十师可机动使用,如果我们能把美第七师打残,迫使美第四十师接替其防务,那就再没有部队来接替了,这样就会使敌人逐步转入被动。因此,这一战斗对朝鲜战局意义很大。”

对第十五军来说,左右邻兄弟部队都在攻山头、夺阵地,他们要是丢了上甘岭,与范弗里特拿不下上甘岭一样,也存在一个军人的荣誉问题。

因此,上述三点决定了第十五军必定会铁下心死守,喋血衔命地将这场战役打到底。

记者:上甘岭打响那天(指14日)美军究竟投入多少兵力?

张嵩山:14日,我方军史称美、韩军动用了7个营兵力,而美军解密资料则显示,14日美、韩军在上甘岭两个小山头共投入3个营又1个连。就是说美、韩军用10个连攻打我志愿军2个连的防御阵地,这已经是实力很悬殊的一仗了。

美、韩军在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投入兵力最多的,其实是10月16日那天,足足有5个步兵营。在上甘岭这样陡峭狭窄的战场空间,5个营的兵力已经非常密集。它说明了什么?说明美军指挥官在兵力使用上已完全失控。

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的美军资料中,还有一些与我军战史记载有出入的地方。比如,我军史记载上甘岭战役中美军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但从解密资料看,美军出动的轰炸机数量超过4000架次,也就是说,我志愿军在上甘岭承受的空中打击,比记载得更猛烈。
顶部
SG00001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28900
精华 16
积分 9550
帖子 4482
威望 5048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8-5
来自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6-26 14:1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Q Yahoo!
中国虽然付出惨重代价,但结果却害苦了几千万朝鲜人。
顶部
光之子 (童緯強)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禮教傳人、名教志士


UID 16679
精华 3
积分 27094
帖子 13414
威望 136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2-29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7-4 11:51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轉帖)
  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來沒有、也從不承認正式出兵,那支中國人組成的武裝力量,不過只是“中國人民志願軍”。也就是說,那是中國的某些平民“志願”武裝起來,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朝鮮人民軍作戰的部隊。從法理上說,它與中國政府和中國軍隊毫無關系。1951年1月22日,周恩來以外交部長身份答復聯合國時就明確表示:“只要一切外國軍隊從朝鮮撤退的原則被接受並付諸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將負責勸說中國人民志願部隊回到本國。”當初中國政府根本不承認是中國軍隊的“民間志願”隊伍,如今卻打出中國“國威”和“大國地位”來了,豈不荒唐?

  在朝鮮戰爭談判和簽訂停戰協議時,也絲毫沒有牽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人民解放軍。
  1951年5月16日,就在聯合國軍粉碎了第五次戰役的攻勢,從北緯37度線進抵三八線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公開宣布:“我認為美國的真正敵人是克裡姆林宮,而且不會忘記,只要這個敵人在幕後操縱,就不能浪費美國的力量。”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們那些弱智的或別有用心的議論卻把別人不願“浪費美國的力量”而罷手當成偉大勝利來慶祝。因為美國考慮的是全球利益,他們覺得沒有必要再為一個朝鮮在亞洲和蘇聯的走狗們浪費時間和物資了,歐洲對美國來說更為重要!何況,美國一直認為一個分裂的朝鮮比統一的朝鮮對美國在東亞的軍事存在更有利!

  美國的罷手也絲毫沒有理會我們,是找蘇聯談的,盡管蘇聯一再宣稱它與朝鮮戰爭毫無關系。美國代表凱南還是與蘇聯代表馬立克接觸商談停戰談判,6月13 日斯大林在高崗和金日成的一再懇求下下令和談,23日馬立克發表和談談話,25日《人民日報》立即歡呼:“馬立克的提議是公平而又合理的。”29日,李奇微接到命令:“奉總統指示,你應在30日,星期六,東京時間上午8時經廣播電台將下述文件向朝鮮共軍司令發出,同時向新聞界發布:本人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資格,奉命與貴軍談判下列事項,因為我得知貴方可能希望舉行一停戰會議,以停止朝鮮的一切敵對行為及武裝行動,並願適當保證此停戰協議的實施。”
  這裡有兩條:其一,中國在哪兒?“國威”又在哪兒?“大國地位”難道就體現在“朝鮮共軍”身上?其二,這僅僅是一個軍事停戰談判,並非國家級政治談判。無論周恩來的數次聲明還是馬立克的公開與私下的洽談,堅持的都是政治解決。即: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外國軍隊撤出朝鮮(也不知道最後怎麼搞的,“勝利者”先滾出了朝鮮半島,“失敗者”倒是至今還在朝鮮耀武揚威);美軍撤出台灣及台灣海峽;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席位;亞洲重要問題的和平協商等。中國政府聲明稱:“離開這幾點是不可能的。”
  而美國堅持只談判軍事停戰,不討論政治問題。7月1日,金日成、彭德懷復電:“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將軍,你在6月30日關於和平談判的聲明收到了。我們受權向你聲明,我們同意為舉行關於停止軍事行動和建立和平的談判而和你的代表會晤”。這意味著,我們已經放棄了原來堅持的原則,全盤接受了美國的主張。尚未開談已經妥協,連國家的名分也不存在,連毛澤東自己也說:“朝鮮談判就是妥協。”何來“國威”或“大國地位”?

  板門店談判的會場上,只有北朝鮮和聯合國的旗幟,壓根兒不存在與中國有關的任何標識;雙方交換的談判代表授權證書分別由金日成與李奇微簽署授權,並沒有毛澤東、周恩來甚至彭德懷的任何授權。乃至於在北朝鮮提名中國成為未來的政治談判參加國時,聯合國方譏諷道:“貴官不是屢屢主張在朝鮮的中國部隊是自發志願而來的,和中國政府沒有關系嗎?那麼推舉沒有任何關系的中國為會議參加國,這簡直是太奇怪了”而且,在1953年8月28日通過的聯大第七屆關於朝鮮問題政治會議決議中,規定只有交戰雙方即北朝鮮和聯合國參加談判,捎帶著“建議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參加朝鮮政治會議,如果他願意的話。”中國連名字也沒有提到,這也是一種“國威”或“世界大國”的形像?
  朝鮮停戰協議的簽字過程更微妙。停戰協議於1953年7月27日上午簽字,簽字人為聯合國軍代表哈裡遜(協議簽字中文以“海立勝”簽署)中將、北朝鮮軍代表南日大將。南日簽字以後,並沒有理會專程從北京趕來簽字、已經住在開城來鳳莊的彭德懷,遠道直奔平壤,當夜給10時金日成簽字。然後再送回開城,次日上午9時30分才輪到彭德懷簽字。直至今日,板門店那個談判大廳裡,除去北朝鮮和聯合國的旗幟外,根本看不到有任何中國的痕跡。這就是“國威”?仰或 “大國地位”?
  在整個停戰談判長達三年的時間裡,聯合國軍從來沒有把“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當成軍隊戰俘,而只作為“武裝平民”。而這些“志願軍”自己的國家政府始終不承認參與戰爭並作為其中一方時,這些戰俘就成為《日內瓦公約》規定的“戰俘所依附之國”的問題。他們或者沒有“所依附之國”,或者“所依附之國”為北朝鮮。一句話,他們不是中國的戰俘,因為中國政府沒有承認自己介入了朝鮮戰爭!因此,對其自由遣散是符合國際公約規定的。一個連自己的戰俘是依照本國政府意志參加戰爭都拒絕承認的國家,“國威”何來?

  在整個朝鮮停戰協議談判過程中,中國所有要求一個也沒有實現;美國的所有要求一個也沒有落空。
  最後達成的《停戰協議》,沒有理會中朝方提出的任何政治要求,達成“純屬軍事性質並僅適用於在朝鮮的交戰雙方”的協議;沒按照中方以三八線為界停火的原則,而是執行了美方要求的以實際控制線停火;沒有實現中朝方“立即停火”的主張,卻實現了美方先簽字後停火的要求;中朝方慷慨激昂地宣布:“立即撤退一切外國軍隊的問題,是沒有商量余地的”,結果協議按照美國的主張把這個問題交給高一級解決;最嚴重的問題在於戰俘,延宕了兩年的談判,最大的僵局就在於遣返戰俘:中朝方堅持全部遣返戰俘,美方堅持自由遣返。最後的協議認可的就是自由遣返。打了三年,換回個“一邊倒”的《停戰協議》,除去按照美國指定的戰線停火之外,我們什麼要求也沒有實現。真不知我們的宣傳中所歡呼的“偉大勝利”究竟勝在哪裡?利在何方?

  在漫長的朝鮮戰爭過程中,當“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地跨過鴨綠江之時,泰國於1950年10月邀美國簽訂軍事協定;11月20日印度軍隊乘機也雄赳赳地開進麥克馬洪線以南中國領土,到朝鮮戰爭結束,印度也完全占領了這片中國土地。
  1950年7月20日,美國取消了所有已經核准往中國物資的特種許可證,並禁止一切出口管制物資進入中國,對中國實行全面戰略禁運。1951年5月 18日,聯合國通過了對中國和朝鮮實行禁運和經濟封鎖的決議。10月27日,巴黎禁運機構中增設了專門控制和監督對中國實行禁運的中國委員會。到1953 年3月,對中國實行禁運的國家達45個。(不是據說全世界都把我們當偶像了嗎?怎麼搞的?)本來,在二戰中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大國的威望和影響,到此基本喪失殆盡,中國因此被世界看作斯大林的馬前卒!

  出兵保住金家政權的同時,卻失去了藏南最肥美的9萬平方公裡領土,也失去了亞太、南亞地區的威望及影響。毛周還無恥向鄰國割地。其中,最得益的緬甸竟然獲得7萬平方公裡中國領土之豐厚饋贈。




又逢一年交子時,此歲今宵最漫長
小雪已過大雪去,待小寒來候大寒
夏秋去兮冬至來,明年新春雪海藏
一年復始四季輪、冬至正是待春來
凜寒冰雪正思融、溫煖春風已欲吹
平安過冬盼新春,佳節雙慶樂無窮
祝諸位冬至快樂!祝炎黃子孫永世興盛,願姬漢舊邦長久安泰。

顶部
光之子 (童緯強)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禮教傳人、名教志士


UID 16679
精华 3
积分 27094
帖子 13414
威望 136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2-29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0-7-4 11:52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6 SG00001 的帖子

還有就是中國被全球先進國家經濟封鎖數十年、喪失土地給印度、緬甸,及喪失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又逢一年交子時,此歲今宵最漫長
小雪已過大雪去,待小寒來候大寒
夏秋去兮冬至來,明年新春雪海藏
一年復始四季輪、冬至正是待春來
凜寒冰雪正思融、溫煖春風已欲吹
平安過冬盼新春,佳節雙慶樂無窮
祝諸位冬至快樂!祝炎黃子孫永世興盛,願姬漢舊邦長久安泰。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12-5 03:26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6023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