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场国会辩论,一向针锋相对的执政党与反对党,因为一个课题达成共识,连总理都通过社交媒体为反对领袖刘程强点赞。
课题是,如何面对中国的崛起。工人党秘书长刘程强的发言,被李显龙总理形容为“既切实又均衡”,“是一名受华文教育的新加坡人针对中国崛起的冷静评价”。
刘程强是南大毕业生,也就是总理所说的受华文教育者。在南洋大学被关闭后,新加坡的传统华文教育已走入历史。
而作为老华校生,刘程强不仅华语说的好,潮州话也非常棒,这是他能在潮州人较多的后港,屹立不倒20多年的一大”法宝“。
但国会现在不是在辩论财政预算案吗?怎么扯到华语和方言了?
不只学华语,还要学方言
原来是财政部长王瑞杰在预算案中提出,要把新加坡定位为“全球亚洲的汇流点”。刘程强指全球经济重心已转向亚洲,新科技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流正席卷亚洲,而”全球化亚洲“的中心是中国。所以他提出,面对中国的崛起,新加坡人不只要学华语,还要学方言。
但有意思的是,刘程强的这次国会演讲,全程用英语,不过也因此得到舆论的肯定。有舆论评价到:“以英语来鼓励大家讲华语和方言,是相当有政治智慧的表现。在新加坡这么一个多元种族、多元语言的社会,公开谈论华文华语议题,有时用英语可能要比华语来得更具说服力”。
评论也认为:用英语发言,不只有助于降低课题的敏感性,也多少能减少华文华语一直背负的悲情包袱。
在新加坡向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社会转换中,老华校生被认为是一群充满悲情的“失败者”。他们对很多现行政策,尤其是对语言和教育政策的批评,多被认为是“悲情”使然。
但随着中国的崛起,华文华语的重要性明显水涨船高。刘程强说,身为一名华校生,他很高兴看到华文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受欢迎,特别是看到中国游客和中国投资的价值……中华文化不再只是学术上猎奇的对象,而是成为一个软实力的工具。他说,这或许能让一些华校生摆脱自卑的心态。
不过仅凭以上言论,并不足以让总理为他点赞。因为新加坡政府这些年也一直大力推动华文教育,而且政府也不断强调,中华文化和语言因中国崛起而具有的“经济价值”。
总理为刘程强点赞的,应该说主要是他讲述,他对中国崛起的“担忧”。
中国会不会成为“帝国”?
针对中国崛起,刘程强说,许多海外华人对中国的“意图”表示关注,特别是一党统治下的中国,一个超级大国,将如何对待较弱小的国家。
刘程强说,经历过当年欧洲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如今会不会反过来成为一个帝国或强权?就像在不太遥远的历史记忆中,日本帝国主义上个世纪初在亚洲的崛起。
刘程强也提出,中国会不会恢复朝贡体系,用锐实力迫使小国屈从,相当于当年向中国朝贡一样?中国打算怎么做,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对像新加坡这样的本区域小国造成严重冲击 。
刘程强说,他个人对中国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后的政治野心,感到担忧!他也担心新加坡如果不小心,一旦我们的“全球亚洲汇流点”的经济策略失败,我们会不会沦为强国间政治博弈中的一个马前卒 。
李显龙总理公开点赞
在刘程强的国会演讲后,李显龙总理3月3日在面簿发贴,称赞他在这次国会辩论中的演讲“既切实又均衡”。
李总理说:刘程强先生谈及新加坡在面对日渐繁荣和影响力强大的中国要如何回应。他指出,作为东南亚一个多元种族的小国,新加坡必须意识到所获得的机会,以及所面对的挑战,不仅是经济方面的影响,还包括政经方面的影响。
李总理说:“刘先生的演讲既切实又均衡,完全着眼新加坡的利益和立场。这是一名受华文教育的新加坡人针对中国崛起的冷静评价。它说明国内政治不能到海外宣扬,而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以国家的立场应对外面的世界。”
不过对于刘程强把中国的崛起,以欧洲殖民主义和日本军国主义来类比,而表现出“担忧”,不少老华校生表示不赞同。有历史学者指,与殖民主义和军国主义相比,朝贡体制不算具有侵路性。
另外学者也担心,刘程强的这番言论,会不会做实中国网民认为新加坡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的感受?是否会被当成新加坡版的“中国威胁论”?不过也有学者表示,新马华人对强大后的中国心存疑虑,这是实情。刘程强的演讲不过就是实话实说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