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上市公司凯发集团日前宣布中止与伊朗水源发展工程公司(AWDEC)的海水淡化工程合约。这一决定预计会使凯发蒙受较大损失,对其业绩带来重大不良影响。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凯发集团是在八个月前宣布赢得在伊朗沿海城市阿巴斯港,建造海水逆渗透淡化厂的合约。合约总值估计达1.1亿新元。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天能生产20万立方的净水。
报道也披露,凯发集团在今年七月又收到伊朗AWDEC公司的意向书,可能获得第二份在上述城市建设海水淡化系统的合约。
但是在凯发集团12月14日呈给新加坡交易所的文件中,凯发指已经在12月11日照会有关伊朗公司,将中止相关合约。凯发也在文告中表示,尚未与AWDEC正式签订第二份合约。
凯发指,随着美方决定恢复对伊朗的制裁,公司无法维持必要的银行支持来接收AWDEC的工程付款,所以无法履行合约。
银行不愿得罪制裁方
在接受英国媒体《今报》采访时,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高级客座研究员Alex Capri形容,上述案例显示当美伊关系紧张时,也可能对其他国家造成“附带损害”。
他指出,美国的制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因为全球金融体系仍是以美元挂帅。美联储甚至知道哪家银行和谁打交道、谁和某些交易有挂钩。
他说,“那些和被制裁方打交道的,可能会受惩罚,例如被国际银行体系排挤。也许凯发使用的银行,不愿危害其和美元体系的关系。”
凯发取消合约的事件,发生在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因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而在加拿大被逮捕事件之后。有分析人士猜测,凯发的决定或许也受该事件的影响。
尽管凯发与伊朗的海水淡化厂合约,并不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而美国是属于单方面退出伊核协定,此举并没获得包括欧盟在内的其他缔约方的支持,更不符合早前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相关决议。但孟晚舟事件显示美国有能力对付任何违反美国对伊制裁的公司及个人。
凯发集团曾经是新加坡水务业的佼佼者,业务从本地扩张到中国、中东和非洲地区,市值在2010年高峰期达到21亿新元。公司创办人林爱莲被新加坡人誉为“水皇后”。她将一家小型起步公司发展成为上市大集团,为此还荣获安永企业奖。
可是近年来凯发集团债务缠身。截至今年3月31日,凯发累计债务高达29亿五千万新元。公司今年5月向新加坡高庭申请法院监督程序,以便重组债务和业务。
在这种情况下,凯发还决定取消上亿新元的合约,为此将承受巨大的损失和赔偿,令公司财务雪上加霜。本地时评人张翠山认为,”凱发被美国拖下水“。
张翠山在随笔南洋网撰文指:美国重启对伊朗的制裁,让不少国家的企业紧张兮兮。跟伊朗有生意来往,在几个月前还是很正当的商业行为,但美国恢复对伊制裁后,希望其他国家跟着他一起制裁,这已经不是选不选边站的问题,你不站边又能怎样?
张翠山指:美国的霸气越来越盛,不管哪个国家的企业还跟伊朗眉来眼去,就会被美国列入黑名单。据凯发自己的说法,退出伊朗项目损失惨重。凯发也许不是最后一个被美国拖下水的新加坡企业。张翠山呼吁新加坡政府和工商业界都应该关注这一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