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18年6月28日 10:14 AM
更新/2018年6月28日 11:30 AM联合早报:
文/黎远漪摄影/叶振忠
我国第三座海水淡化厂今早开幕,随着大士海水淡化厂正式投入运作,它每天所能生产的3000万加仑水量,不仅能满足20万户家庭的用水需求,更能提升新加坡淡化海水的供应,从之前的25%增加至满足我国30%的总体水供需求。
20180628_news_desalination2_Large.jpg耗资2亿1700万元建成的大士海水淡化厂每天最多能为我国增添13万6000立方的水量。(叶振忠摄)
耗资2亿1700万元建成的大士海水淡化厂每天最多能为我国增添13万6000立方的水量,足以装满约54个奥林匹克标准型泳池。
这个新海水淡化厂设于大士南一带,除了是本地首个由公用事业局建造及拥有的海水淡化厂外,它也是本地首个结合了两层初步处理程序,即溶气气浮过滤(Dissolved Air Flotation)与超滤膜过滤步骤的海水淡化厂。
这一“双重保险”能有效过滤海水中的海藻与油质,避免超滤膜与反向渗透(Reverse Osmosis)结垢,减少化学清洗与更换薄膜的频率,继而有助海水淡化厂减少些许成本。
大士海水淡化厂也是本地首个装有太阳能板的海水淡化厂,所生产的电能可满足厂内行政大楼的用电需求。
不仅如此,这个占地面积仅3.5公顷的海水淡化设施更是本地占地面积最小的海水淡化设施,但完善精密的策划与设施安排,使得这个海水淡化厂能与面积比它大一倍的海水淡化厂生产同等水量。
====================================================================================
越多的海水淡化厂和新生水厂,就是回应马哈迪对新加坡以水来制约新加坡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