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水湾筏者 于 2010-10-23 22:47 发表
别的水牛不太懂,感觉前面很顺畅,
我在前面说过,到这里来是学习来的,水牛斑竹说:“后面,好象格律稍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水版未说,这是遗憾。使我不知道究竟错在什么地方。于是就去百度查找,(以下引自百度)
关于什么是孤平, 一种说法是: 在韵句中, 除了韵脚
只剩一个平声的就是孤平。曾经看到诗词写作较有经验
的人据此理论,把“仄仄仄平平”, 比如老杜的“月涌
大江流”那样的句子都当孤平抓了。另一种说法是: 两
仄夹一平就是孤平。 可不, 一个孤单的平声字象三明治
那样,被俩仄声字挟持了, 还不“孤平“吗? 根据三明
治理论, 甚至可以在一句诗里抓出两个孤平 (如 “故人
具鸡黍 ”),有了两个孤平, 还“孤”什么平啊?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点道理, 但是,它们都忽略了一条基本
条件, 即:孤平只发生在单平脚的句式中。
诗句的末尾被称为脚。平声结尾的句子为平脚, 仄声结尾
的句子为仄脚, 单个平声字结尾的句子就是单平脚。 比如
“黄河入海流”, 就是单平脚。 除了单平脚, 当然还有双
平脚, 三平脚。 “更上一层楼”, 是双平脚, “打起黄莺
儿”就是三平脚。 孤平 只发生在单平脚的句子里, 而且,
这一句照“二四六分清”的原则是合律的,否则就没有资格
论孤平。比如: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这样一首诗中, 如果要犯孤平, 只有第二和第六句够资格,
因为是单平脚。其余六句, 可以另外犯一千种毛病, 但是和
孤平沾不上边。 而第二和第六句要犯孤平, 也只有在一个字
上出错, 别处当然也可能出错, 但是不叫孤平。 这个犯孤平
的节骨眼儿就是“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中的“千”字, 和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桥”字。这俩字非平不可,
仄了就犯孤平。可不, 如果这俩字用了仄声, 句中除了韵脚
只剩一平声字了; 而后面的平声字“山”, “横”也确实被
“两仄夹一平”做了三明治了。 但是, 必须是在单平脚的句
子里, 孤平的“罪名”才成立。在其他句子里, 同样发生句
中除了韵脚只剩一平声字,或“两仄夹一平”, 如果全句照
“二四六分清”的原则是合律的,那就不算什么特别的毛病。
比如
双平脚的句子:劝君更进一杯酒, 羌笛何须怨杨柳, 一弦一柱
思华年。。。
仄脚的句子:何时一樽酒,何时石门路,移舟泊烟渚,
此情可待成追忆,孤帆远影碧空尽。。。
两仄夹一平, 无伤大雅。
又如:不见李生久, 十室几人在,海草国门碧,把酒论当世。。。
句中只有一个平声字,读来朗朗上口,何病之有?
更不必说“正是江南好风景”,“遥怜小儿女”,“开轩面场
圃 ”那样的变格了,另外有学问, 与孤平无关。
只有在单平脚句中, 二四六分清了还会犯毛病, 那就是孤平。
(好像有点儿“唯成份论"啊, 谁叫你单平脚:)) 所以,一句话
可以把孤平说清楚, 那就是:
唯近体诗单平脚句中倒数第五字用仄声者犯孤平。
此外情况应一律平反。当然, 是在诗句本身二四六分清同时没
有救过的前提下。
------------------------------
尽抒豪情消岁月,养神确是只侬知。
如果有错的话,应该是出在“养”字上,不知水版指的可是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