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惊人百回改
妙语惊人百回改
在著名的“初唐四杰”中,年纪最轻而成就最大的是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他一生只活了二十六岁,却留下许多千古传诵的诗文。如脍炙人口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王勃诗中的一联。
传说,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十四岁的王勃,赴海南省亲,路过洪州(今江西南昌市),适逢都督阎伯屿正在雄峙江边的滕王阁上大宴宾客。王勃斗胆试笔,一口气写下了有名的《滕王阁序》和一首七言古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诗写得很好,对后来的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有一定的影响。但他自己最得意的却是《序》中的两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后来,他渡海“溺水,惊悸而死”。据说,死后他仍念念不忘这两句,天天在滕王阁附近的水面上闹鬼,反复吟咏。一次,有一位士人从那里经过,听见了就说:“你这两句虽然好,但还不算太好。要是把‘与’字和‘共’字删掉,改成‘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不是更简炼,更挺拔吗?”
大约是王勃觉得士人说得有道理,自觉惭愧,所以,从此以后滕王阁就再也不闹鬼了。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则传说故事罢了,没有历史依据。但这件事说明,王勃从小敏捷,勤奋好学,很有才气。同时,故事告诉我们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必须反复修改,千锤百炼,才能妙语惊人,百读不厌。
事见《唐才子传》。
——转自《诗林笑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