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重才赞后辈
韩愈重才赞后辈
唐代诗歌到贞元、元和年间,又出现了一个高潮,历史上称为“中唐”时期。这时期在诗坛上能够别开生面、勇于独创的诗人,首推韩愈。当时,他在诗坛上有很高的威望,许多人都想跟他结交。
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韩愈在洛阳当官。一天,他刚送走一批朋友,觉得很疲乏,正打算回书房休息,门口的人进来禀报,说有一个青年人在门口等候求见。韩愈打了个哈欠表示歉意地说:“传话出去,叫他下次再来吧!”门上的人见他转身要走,忙迎上一步说:“这儿有几卷诗请老爷过目。”
一听说有诗稿,韩愈的兴趣就来了。便顺手接过翻阅起来。当他看到《雁门太守行》时,不时地点头赞许。诗是这样写的: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韩愈连连称赞:“难得的好诗!难得的好诗!”
这诗描写一场激烈的战斗。它把战争的险恶情势和惨烈气氛形容得十分逼真,把勇士以身报国的悲壮情绪也描写得非常感人,浴血厮杀的场面如在眼前。
写诗的青年马上就被带了进来。只见他身材瘦小,好像弱不禁风的样子。看年龄至多只有二十来岁,但头上已夹有丝丝素发。在他清瘦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韩愈素来十分重才,眼前这位青年,虽其貌不扬,但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他才能不凡。因此,热情地招呼他上座,待如贵宾。尽管那时韩愈已经三十九岁了,比青年人长一倍;而且自己身着官服,青年人却是个布衣百姓。
家人很奇怪,为什么韩愈如此器重这位青年呢?韩愈见他们疑惑不解的样子,就告诉他们说:“他是李贺,陇西长吉李贺!七岁就能作诗,是个了不起的青年啊!”
李贺见韩愈的传说,很有点象白居易谒见顾况的故事,情节大同小异,可能都是后人的杜撰。
——转自《诗林笑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