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华英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44908
精华 98
积分 7767
帖子 3170
威望 4463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9-6-16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3-20 20:0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学诗(一)

欲学雅文入门难
苦思不解意消散
今日得来高人指
诗海需历秋水寒




[ 本帖最后由 华英 于 2011-3-20 20:09 编辑 ]




http://www.burmesehub.com/?201/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3-20 20: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华英 于 2011-3-20 20:08 发表
欲学雅文入门难
苦思不解意消散
今日得来高人指
诗海需历秋水寒

欢迎来雅座共同切磋。先生在新加坡,传统诗词方面可多与林锐彬先生交流。毕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高人”一词欠妥,如果我是高人,就不敢来说什么,这样用词会让人望而却步的。“散”字据我所知,只有上声、去声两读,如果没错,大作就成了平仄韵混押。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3-20 20:3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欲学雅文入门难
苦思不解意消散
今日得来高人指
诗海需历秋水寒


欲学风骚入室难,(平水韵十四寒)
苦思不解意阑珊。(平水韵十四寒)
而今欲得友朋助,
诗海需经秋水寒。(平水韵十四寒)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3-20 20: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第六节   平仄的格式
6·1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普通的格式如下:
(一)五律
(甲)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仄仄仄平平。)
(乙)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平平仄仄平。)
6·2出句如系仄头,对句必须是平头,出句如系平头,对句必须是仄头,这叫做对,上一联的对句如系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系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这叫做粘。(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粘,就是一切的平仄都合式,不合叫做失粘,狭义的粘,如这里所述,违者也叫做失粘。参看下文第十节。)
6·3上文第二节里说过,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诗的延长,因此,五言排律的平仄只须依照五言律诗的平仄,注意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延长下去就是了,第三节里说过,五言绝句是五言律诗的减半,因此,五言绝句的平仄只须依照五言律诗的平仄,也注意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就是了。
6·4(二)七律
(甲)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首句入韵,则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6·5七言律诗的粘对,和五言律诗的粘对,规则完全相同,七言排律是七方律诗的延长,七言绝句是七言律诗的减半,因此,它们的平仄也就是七律的平仄,只须注意依照粘对的规则,分别延长或减半就是了。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3-20 20: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欲学风骚入室难,(平水韵十四寒)——“学”为入声,即仄声。
苦思不解意阑珊。(平水韵十四寒)
而今欲得友朋助,——“得”为入声,即仄声。
诗海需经秋水寒。(平水韵十四寒)——上句的“友”应为平声。此句的“秋”恰好是平声,也就救了上句的”友“。
顶部
柳无歌者无聊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57108
精华 7
积分 3604
帖子 1690
威望 1897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0-3-8
来自 山东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3-20 21: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Q
回复 #5 李家三郎 的帖子

关于拗救方面还没跟进学习呢
先把平水韵记的差不多在说

问好华英先生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3-20 22:0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原帖由 柳无歌者无聊 于 2011-3-20 21:55 发表
关于拗救方面还没跟进学习呢

第八节   拗救
8·1诗人对于拗句,往往用救。拗而能救,就不为病。所谓拗救,就是上面该平的地方用了仄声,所以在下面该仄的地方用平声,以为抵偿;如果上面该仄的地方用了平声,下面该平的地方也用仄声以为抵偿,拗救大约可以分为两类:
1、本句自救,例如在同一个句子里,第一字该平而用仄,则第三字该仄而用平。
2、对句相救,例如出句第三字该平而用仄,则对句第三字该仄而用平。
下文将叙述诗人对于甲乙丙三种拗的处理。
8·2(一)诗人对于甲种拗,固然可以不救;但是许多人在有意无意之间,造成了拗救的局面,这样,在声调方面,更觉得铿锵可喜,例如:
1、本句自救
(子)七方第一字该平而仄,第三字该仄而平。
夕阳城上角偏愁。(李嘉佑同皇甫冉登重玄阁。)
夜钟残月雁归声。(高适夜别韦司士。)
再吹羌笛关山月。(王昌龄从军行。)
叶心朱宝看时落。(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郊茅舍。)
(丑)七言第一字该仄而平,第三字该平而仄。
亭脊太高君莫诉。(白居易高亭。)
犹赖德全如醉者。(刘禹锡秘书崔少监见示坠马长句。)
同作逐臣君更远。(刘禹锡送裴郎中贬吉州。)
西学已行秦博士。(张籍送杨少尹赴凤翔。)
(注意:此类本句自救只限于七言Aab二式。)
2、对句相救。
(子)七言第一字相救(顶节上相救)。
(a)平拗仄救。
闻遣青琴飞小雪,自看碧玉破甘瓜。(鲍溶夏日怀杜棕附马。)
唯对松篁听刻漏,更无尘土翳虚空。(韩屋雨后月中玉堂闲坐。)
(注意:A式第一字仄,则第三字应平;自看碧玉之例绝少。)
(b)仄拗平救
瓮头竹叶经春熟,阶底蔷薇入夏开。(白居易蔷薇正开春酒初熟)
乍牵玉勒辞金栈,催整花钿出绣闺。(张祜爱妾换马。)
(丑)五言第一字相救及七言第三字相救(头节上字相救。)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元稹早归。)
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温庭筠春日野行。)
进转辘轳千树晓,开门闾阖万山秋。(放浑秋日侯扇。)
马上折残江上柳,舟中开尽岭南花。(许浑南康阻涉。)
(注意:此类仅有仄拗平救,因平拗仄救即犯孤平。)
3、本句自救而对句又相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楼上凤皇飞去后,自云红叶属山鸡。(王建九仙公主旧庄。)
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白居易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
波上马嘶看翟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温庭筠利州南渡。)
岚翠暗来空觉润,涧茶余爽不成眠。(温庭筠和赵遐题岳寺。)
南苑草芳眠锦雉,来城云暖下霓旄。(杜牧长安。)
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往岂无情。(杜牧得替后移居溪馆。)
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许浑卧病。)
瞿鹆未知狂客醉,鹧鸪先让美人歌。(许浑韶州韶阳楼夜宴)
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许浑颖州从事西湖亭议饯。)
丝柳向空轻宛转,玉山看日渐徘徊。(鲍溶人日陪宣州范中丞宴。)
红柿路幽山翠泾,锦帆风起浪花飘。(姚合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
空殿欲摧尘满枥,小池初涸草侵沙。(姚合废宅。)
江对楚山千里月,郭连渔浦万家灯。(李绅过钟陵。)
知爱鲁连归海上,肯令王翦在频阳,(杨巨源赠张将军。)
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从楼处挂弥猴。(贾岛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此种拗救,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字字相对,极与谐和,故诗人最喜欢用它,例子不胜枚举,但只能用bA式;若用aB式,即犯孤平.)
8·3看了上面诸例,可见第六节所述的平仄格式只是求其整齐,实际上,若依唐人的诗式,还有补充说明的必要,在七言律诗里,出句和对句如果是bA式,其平仄应该有两种方式,任用一种:
(甲)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乙)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后者在应用上,并不比前者少见,甚至于还比前者多见;尤其是中晚唐以后,后者差不多成为一种风尚(许浑最讲究此道)。若依这种说法,竟可以不必认为拗。
8·4(二)诗人对于乙种拗,是尽可能用救的,上节所举乙种拗诸例,拗而不救,是颇为少见的,较常见的例子乃是拗而后救,并且用的是对句相救,换句话说,就是在五言的第三字或七方言的第五字上,出句该平而用仄,对句该仄而用平,例如:
1、aB式.
落日乌边下,秋原人外闲。(王维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还。(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常建破山寺后禅院。)
促织甚微细,哀鸣何动人!(杜甫促织。)
虎气必腾上,龙身宁久藏。(杜甫蕃剑。)
摇落暮天过,青枫霜叶稀…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刘长卿余下旅舍。)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高适送蹇秀才赴临洮。)
鸟下见人寂,鱼来听饵馨。(韩愈独钓。)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温庭筠送人东游。)
物外趣多别,尘中心枉劳。(许棠野步。)
夫子且归去,明时方爱才。(岑参送桂佐下第。)
谒帝向金殿,随身唯宝刀。(岑参陕州月城楼送辛判官入秦。)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母潜题灵隐寺山顶院。)
帐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高适送蹇秀才赴临洮。)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
地即帝王宅,山为龙虎盘。(李白金陵。)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杜甫送远。)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身无拘束起长晚,路足交亲行自迟。(刘禹锡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
尽抛今日贵人样,后振产朝名相家,(刘禹锡和仆身牛相公寓言。)
谁言宰邑化黎庶,欲别云山如弟兄。(李嘉佑承思移宰江邑。)
歌声袅袅出清汉,月色娟娟当翠楼。(杜牧南楼夜。)
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刘威游东湖。)
2、bA式。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韦应物简庐陟。)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注意:乙种拗救的bA式特少,因为在A式里用救即成三平调,与古风之句式混。)
8·5到了宋人,虽然对于乙种拗渐多拗而不救,但仍有些诗人承受了唐人的衣钵,尽可能用救。例如:
1、aB式。
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苏轼新年。)
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苏轼游鹤林招隐。)
流水伴迟日,野花留晚香。(张耒建平途次。)
涓涓泣露紫含笑,焰焰烧空红佛桑。(苏轼正月二十六日偶与数客野步。)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苏轼出颖口初见淮山。)
家藏玉牒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谢逸寄隐居士。)
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鹭孤明菱叶中。(范成大初归石湖。)
青山缺处日初上,孤店开时莺乱啼。(陆游上虞逆旅见旧题岁月感怀。)
暄凉书问二千里,场屋声名三十年。(杨万里寄题曾子与竞秀亭。)
2、bA式。
故人越五岭,旅雁留三湘。(贺铸登乌江柏子冈。)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3-20 22: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8·6普通总说在出句为拗,在对句为救;其实,有时候诗人却为了对句有一个拗字,就索性在出句里安置一个拗字以为补救(两拗相消,即成为正)。比如“雨中草色绿堪染”绿字本可用青字以求合于平仄,就在出句故意用一个绿字,使它们平仄相应,虽然王维当时未必有这样的构思历程,但类比的情事应该是后代讲究拗救的诗人所常注意去做的。
8·7(三)诗人对于丙种拗,是必须补救的;否则就象上节里所说犯了孤平;补救的方法是本句自救[注十一];五言的B式句子里,第一字该平而用仄,则第三字必须用平以为补救(这样,除了韵脚之外还有两个平声字,就不至于犯孤平),七言的B式句里里,第三字该平而用仄,则第五字必须用平以为补救。七言第一字是平声是不中用的,因为它的地位太不重要了。在上节里,我们已经隐约地说及三个孤平拗救的例子:
李衡墟落存。(刘禹锡。)
二毛伤虎贲。(同上。)
东望望春春可怜。(苏题。)
(望字本有平仄两读;若读平声,可不必救。)
现在我们将再举一些例子,以为证明:
欲归翻旅游。(高适别韦五。)
乱山为四邻。(储嗣宗赠隐者。)
酌酒与君君自宽。(王维酌酒与裴迪。)
伛偻丈人乡里贤。(王维辋川别业。)
江上女儿全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黄草峡西船不归。(杜甫黄草。)
何日雨晴云出溪。(杜甫中丞严公雨中垂寄见忆。)
逮在剑南思洛阳。(杜甫至后。)
眼见客愁愁不醒。(杜甫绝句漫兴。)
君向白田何日归。(李嘉佑送皇甫冉还安宜。)
罗绮点成苔藓斑。(严郾望春石。)
鱼钥兽环斜掩门。(赵光远题北里伎人壁。)
长笛一声归岛门。(谭用之秋宿湘江。)
嫁得五陵轻薄儿。(施肩吾代征妇怨。)
满地月明何处砧。(薛能秋夜旅怀。)
半夜对吹惊贼围。(章孝标闻角。)
徐孺宅前湖水里。(来鹏寒食山馆。)
8·8丙种拗救往往与乙种拗救同时并用。这样,对句腹节上字实在兼任两种职务;它即挽救了本句的孤平,同时又挽救了出句的该平而用仄[注十三]。例如:
久客得无泪,故妻虽及晨。(杜甫促织。)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适送魏八。)
世上谩相识,此翁殊不然。(高适醉后赠张九旭。)
尝读逮公传,永怀尘外踪。(孟浩然晚泊浔阳。)
古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温庭筠送人东游。)
嗜酒渐思渴,读书多欲眠。(司空曙江园书事。)
美酒易倾尽,好诗难卒酬…不觉入送晚,别来林木秋。(贾岛酬姚校书。)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高适重阳。)
山斋留客扫红叶,野艇送僧披绿莎。(许浑赠茅山高拾遗。)
溪云初起日沈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许浑登故洛阳城。)
三秋木落半年客,满地月明何处砧。(薛能秋夜旅怀。)
8·9宋代诗人八旧恪守唐人的格律,绝对不犯孤平,下面是从宋诗里摘出的孤平拗救的例子:
(甲)丙种拗救独用。
宠深还若惊。(王禹偁伍更睡。)
举头闲望赊。(陈与义金潭道中。)
数花摇翠藤。(赵师秀岩居僧。)
水上禹书寒磬清。(梅尧臣送乐职方知泗州。)
二客所须惟蜀醪。(苏过偕陈调翁经山买舟待夜潮发。)
日暮拥阶黄叶深。(韩驹和李上舍冬日书事。)
临老避兵初一游。(陈与义巴邱书事。)
隔岸一声黄栗留。(杨万里和昌英叔夜雨。)
(乙)丙种拗救与乙种拗救并用。
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余靖晚至松门僧舍。)
及送故人尽,亦嗟归迹留。(梅尧臣依韵和子聘见寄。)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梅尧臣金山寺。)
翠壁虎牙石,素花狼尾滩。(司马光送峡州陈帘秘书。)
棐几坐清昼,博山凝妙香。(黄庭坚呻吟斋睡起。)
时改客心动,鸟鸣春意深。(陈与义寒食。)
明日受降处,甲齐熊耳高。(陆游小山塞曲。)
老树有余韵,别花无此姿。(张道洽咏梅。)
长堤冻柳不堪折,穷腊使君单骑行。(梅尧臣送乐职方知泗州。)
樯帆落处远乡思,砧处动时归客情。(梅尧臣和韩钦圣学士襄阳闻喜亭。)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疲乏中。)
相知四海熟青眼?高卧一麾今白头。(谢逸寄隐居士。)
溪声独带夜来雨,山色渐分云外霞。(李弥逊渡横溪。)
故园更在北山北,佳节可怜三月三。(王至别张自强。)
夕阳茅店客沽酒,明月小桥人钓鱼。(王十朋题湖边庄。)
8·10仔细观察唐宋诗人的诗,孤平拗救独用者颇少,与乙种拗救配用者则颇多,又与下节所述丑类特殊形式配用者也很多,大约孤平拗救独用是不得已的办法,但若和乙种接线员救或丑类特殊形式配用,却能自成一格,显出格调的高古,所以唐宋诗人们颇喜欢用它。
8·11上节说过,孤平是诗家之大忌;我们曾在一部全唐诗里寻觅,犯孤平的诗句,结果只找到了两个例子:
醉多适不愁。(高适淇上送韦司仓。)
百岁老公司不种田。(李颀野老曝背。)
即使我们有所遗漏,但是,犯孤平的句子少到几乎找不着的程度,已经足以证明它是诗人们极力避忌的一种形式。(参看注三。)高适和李颀也许是一时疏忽,也许是故意用古诗所容许的平仄。(高适是盛唐初期的人,当时诗律未细,也是一因。)总之,在唐宋千万首诗当中,这寥寥的两个例外适足以证明近体诗的孤平确为诗家的大忌而已。
附注:
[注十二]再举两个例子:
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月光明素盘。(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注十三]再举一个例子: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顶部
林锐彬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70
精华 128
积分 7432
帖子 2603
威望 4817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5-14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3-20 22:3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华英 于 2011-3-20 20:08 发表
欲学雅文入门难
苦思不解意消散
今日得来高人指
诗海需历秋水寒

李版主诲人不倦,是令人钦佩的前辈。

传统诗词可以发掘的宝藏很多,初学还是要按部就班。
1,最基本的,是搞清楚“韵”。就“诗”而言,先抓好“偶句押韵”,试着写点什么的。
2,有了兴致,再来斟酌“平仄”,“平仄”也就李版所列的那些。
3,熟悉了,再来了解其他如“拗救者”等等。

最好是就近一两个人切磋,其实可以请教延任兄。
顶部
华英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44908
精华 98
积分 7767
帖子 3170
威望 4463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9-6-16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3-21 09:4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9 林锐彬 的帖子

谢谢李版主和林老师的指点。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3-21 11: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但愿见到《学诗》(2)(3)(4)(5)。。。。。。。。。。。。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3-27 19:15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0081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