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帮助
|
返回首页
随笔南洋网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水牛论拗救之法,以供参考交流
留学生征文入围作品
成为随笔南洋网会员!
随笔南洋网 on Facebook
新新网-分类广告
华文网站设计制作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评论]
水牛论拗救之法,以供参考交流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1
发表于 2009-1-23 18: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水牛论拗救之法,以供参考交流
水牛所用拗句较多,有仿古之意,实不可取。然则拗救之法,至于今人习作,有好处三:其一,有人视格律为老虎,喻之以镣铐。实则不然,拗救之法,可使词语应用较为自由,习作之时,偶尔为平仄伤神,用之拗救,则多一门路。其二,拗救之法,可使诗句更为流畅。习作之时,因限于平仄而生造则涩,用之拗救,则可避之。其三,可拉近今体与古体之间的距离,古体诗也并不象许多人所想象的自由,也讲究谐和,故拗句广泛应用于古体诗句之中。因此般好处,故水牛常留意拗句,偶亦用之,今将平时所习之法,并参之个人认识,略述如此,以供参考交流。
拗救一、自救
1、孤平自救
所谓孤平,有两层意思,其一“孤”,其二“平”。先说“平”,也有两层意思,即韵字平和非韵字平,那么,不是押韵的句子,可以不要考虑孤平。再说“孤”,那就是孤独,即没有伴儿,那孤平就是说平声字没有伴儿,没有两个平声字挨在一起。如五言“仄平仄仄平”、七言“(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这形式,再没别的句式可称之为孤平了。记得有的人这么说“在押平韵的句子里,除了韵字,只剩下一个平声字了,那就是孤平。”这说法是错识的,如“仄仄仄平平”,除了韵字,那就只有第四字是平声了,但此句不是孤平。再如“平仄仄平仄仄平”,这一句,除了韵字,还有两个字是平声,但也是孤平。所以水牛给孤平下个定义“在押平韵的句子里,没有两个平声字挨在一起的,就叫孤平”。
水牛罗嗦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怎么补救呢?把孤平的概念说清楚了,那补救就容易了,既然是平声字没有伴儿,那就给他找一个就是了。怎么找呢?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前一个字不愿意做他的伴儿,那就找后面一个字嘛。如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声字有伴了,这不就不孤独了嘛。
2、特殊律句也是一种拗句的自救。
“始于唐,盛于宋”的特殊律句五言的“平平仄平仄”、七言的“(仄)仄平平仄平仄”。水牛认为,是一种拗句的自救。
这种拗句的自救,就是倒数第二三字换一个位置。水牛认为,凡是不押韵的句子,倒数第二三字都可以换个位。以五言为例:不押韵的句式有两种:仄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仄,前一种,怎么换也一样,反正是两个平声,那后一种则是平仄换位了。这种平仄换位还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不可换位。
假如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是仄声了,那就换位后五言中就成了仄平仄平仄,七言中成了仄仄仄平仄平仄。这样一看,也象上面所说的孤平(只是象,不是孤平,就近体诗而言算是病句。)
3、小拗句的自救
近体诗的平仄,常言一三五不论,如果不是孤平句,或三平调现象(三仄尾的现象也尽量避免),那这话还是正确的。那位于一三五位置上的字,当平的用仄了,当仄的用平了,也无所谓了。但区别于正常句而言,水牛习惯上称之为小拗句。如第一字拗了,则在第三或第五字上进行补救,第三字拗了,在第一、五字上进行补救,第五字拗了,则在第一、三字上进行补救。以五言“仄仄平平仄”为例,如果第一字用仄声了,成为“平仄平平仄”,这句本可以不救,但为了讲究谐和,那尽量在第三字上进行补救,变成“平仄仄平仄”。这一类小拗句,可救可不救的,就看用词方面了,只要顺畅谐和就行。
拗救二、对救
1、六拗五救(四拗三救)。
这是水牛习惯上的叫法,一般来说,是对句第六字拗了,用出句第五字来救,即所谓六拗五救。相对于五言而言,应该说是是四拗三救。既然是出句拗了,自然,那就是指不押韵的句子。以五言为例,不押韵的出句有以下两种:“仄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仄”。
先看仄仄平平仄,其对句应为平平仄仄平。如果说出句的第四字拗了,则出句成了“仄仄平仄仄”,按上述所说,则对句应以“平平平仄平”来救,虽然第三字用了平声,但按一三五不论的原则,又没孤平,三平调等毛病,那这句子是可以的了,拗救成功。
再看平平平仄仄,其对句应为仄仄仄平平,如果姑且说出句第四字拗了,则出句成了“平平平平仄”,按上所说,则对句应以“仄仄平平平”来救,然则仄仄平平平,三平尾,近体诗之大忌,当避之。那就是说救不成了。既然救不成,则不能这般来救。那就是说:“平平平平仄”不可救,不可救,则可称之为病句。
这么说来,并不是所有格律不对的句子都可以来救的。无论是拗句还是救句,都不能出现孤平,三平调(三仄尾的也尽可能的避免。)
2、相应位置上的拗救。
这种拗救,如上述自救第3类一样,可救,也可不救。但讲求顺畅谐和,也来补救一样,那更好了。何所谓相应位置上的拗救,就是出句上拗律的字用对句上相对应的字来补救。如果出句第一字拗了,则用对句的第一字来补救,如果第三字拗了,则用第三字,第五字亦然。但这种拗救,所谓的相应位置,指一三五字。如果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出现问题,则不可以用此法来救了。第二四六字的格律出现问题,一般是病句,除上述对救的第1类和自救的第2类以外。
拗救三、混救
所谓互救,就是句式中自救现象,也有对救现象。第对救的第1类,与自救的第1类混合。即: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对句的第三字,不但是孤平自救,而且是出句第四字拗的对救。
自救第3类,与对救第2类混合应用的也很多,但一般没怎么注意,就不讲究那么多了。
当然,还有隔句拗救的现象,这现象更不讲究,这种现象类似于对救的第2类。至于,更复杂的拗救,水牛就不得而知了。
上面罗嗦至极,大多是鹦嘴学舍而已,如有误处,请大家指正!
林锐彬
金牌会员
UID 1470
精华
128
积分 7432
帖子 2603
威望 4817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5-14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2
发表于 2009-1-24 08:58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分析浅白!
讲求顺畅谐和
--同意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3
发表于 2009-1-24 10: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关于对句救,平日有些不明白或感到困惑的地方,蜗牛借此帖向水牛请教。
譬如: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果是拗句,对句救时,是不是“以多胜少”就可以救得?
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
驱车登古原——平平平仄平
出句倒数第二字在节奏点上,对句同样位置的字必须是仄声,则无法“抵消”对句的“不”字,为什么也算拗救成功?
坐地日行八万里——仄仄仄平仄仄仄
巡天遥看一千河——平平平仄仄平平
算不算成功的拗救?
南朝四百八十寺——平平仄仄仄仄仄
多少楼台烟雨中——平仄平平平仄平
是不是平声字多了,就可以救出句的“十”字?
回复后复制下来,以便再找点令自己困惑的例子。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09-1-24 10:27 编辑
]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4
发表于 2009-1-24 15: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也许不止我一人对拗救不甚了然,此帖若能读透,对创作实践大有裨益。我一直学着当句自救,若不能自救,利用允许的规则借对句救之,则多了一条门路。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5
发表于 2009-1-24 15: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为了了解和掌握有关诗律知识,我前不久在网上找了一回“王力”,不意中发现《汉语诗律学》,并下载粗略看了看,正看完第一章,略有收获,对其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今上南洋,见罗先生此番热情,水湾也想尽棉薄之力,来凑个热闹。
我正看到第二章古体诗,我来抄写这第二章吧!坚持不用繁体字,用简体字来抄写!第二章从303---493页,共190页!希望能每两天抄一节!
[
本帖最后由 水湾筏者 于 2008-12-30 19:13 编辑
]
现在更需要第一章近体诗的第八节拗救和第九节平仄的特殊形式。可否复制到这里?
无心云岫
中级会员
UID 29903
精华
16
积分 1064
帖子 443
威望 621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8-8-20
状态 离线
#6
发表于 2009-1-24 22:1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诗友辛苦!
待闲时再来学习.
先祝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7
发表于 2009-1-25 11: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9-1-24 10:24 发表
关于对句救,平日有些不明白或感到困惑的地方,蜗牛借此帖向水牛请教。
譬如: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如果是拗句,对句救时,是不是“以多胜少”就可以救得?
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 ...
水牛个人见解:
水牛读到古体诗部分时,发现古体诗的平仄应用也有一定的规律,正如老蜗牛所言“以多救少”。出句的平声太多,则对句用仄声来补充(不是补救),相反亦然。古诗体中,多少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等等四平四仄的例子(七言的无非是在五言前加两字而已,所以只举五言。)那其对句,则多为平仄互补,四平补四仄,四仄补四平。上面这些话,是题外话,老蜗牛先生所说的“以多胜少”的基本原则,就近体诗而言,也基本上是正确的吧?
以蜗牛先生的举例为例:
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四仄句,其实是五仄句,但习惯上水牛称五仄句是四仄句的变体,归于四仄句一类。自创的归类,嘿嘿!)
驱车登古原——平平平仄平(用四平句来相救,四平救四仄,反正对句就是与出句对着干的,你出句四仄,我对句就四平,咋的?)
上面()内的是玩笑话,其实
所谓拗句,水湾认为只看倒数第二、三字,如果倒数第二、三字出现问题了,那就是拗句
,当然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一、三字出现问题,应算小拗的。但不是常常说一三五不论嘛,所以就不论呗!便
五言的第二字,七言的第二、四字出现问题了,水牛统统把它们称为病句,病句来改,拗句方救。
言归正传,“向晚意不适”,按水牛划分病句与拗句的原则,虽然是五个仄,如果当拗句,自然第二字是没问题的,那有问题的就只有“意不”二字了,自救,也救不成了,那就对救吧,再看对句“驱车登古原”,按水牛在主帖中的补救法——第三字出现问题,那找对句相对应的第三字吧,好,登,平声,拗救成功。第四字出现问题,找对句第三字吧,登,平声,拗救成功。这“登”字,功劳大了!
再看:
坐地日行八万里——仄仄仄平仄仄仄
巡天遥看一千河——平平平仄仄平平
出句最大问题在第五字“八”了,八,入声,三连仄,虽然没有严禁,但水牛习惯性把这句子划为病句(好大的胆,敢说主席的坏话)。但这不是主席的错,是地球的错,坐地是行八成里,不就是说地球自转一周嘛,地球赤道的周长,大约就是八万里,不信,你去量量!这是特定的数字,那就改不错了,如果为了平仄,把八改为三,那地球就只有月亮那么大了,那五亿多地球人住哪啊?如果改为千万里,那就好了,赤道周长一增加,地球自然增大,那地球上的土地更多了。不知会不会引起太阳系的紊乱呢?呵呵!总的一句话,
特定的词语,原则上允许出律,所以也不算病句。
那后三字就不管它了,看前面,根据水牛在楼上所说的,相应位置上进行补救就行了,出句有一处小拗,本来可救可不救的,但主席一向很严谨,所以,“日”字小拗,那就“遥”字来救了。
再看:
南朝四百八十寺——平平仄仄仄仄仄
多少楼台烟雨中——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不就是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一样嘛,只是多了两个字而已,第二、四字没出现问题,不是病句,那就是拗句,那就救吧,“烟”字,一字救两,辛苦了!
水牛汇报完毕,请蜗牛首长指示!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8
发表于 2009-1-25 11: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9-1-24 15:08 发表
也许不止我一人对拗救不甚了然,此帖若能读透,对创作实践大有裨益。我一直学着当句自救,若不能自救,利用允许的规则借对句救之,则多了一条门路。
多学学谦虚的蜗牛先生,看看那个水牛,多嘴多舌,也不知脸红,嘿嘿!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9
发表于 2009-1-25 11: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9-1-24 15:20 发表
为了了解和掌握有关诗律知识,我前不久在网上找了一回“王力”,不意中发现《汉语诗律学》,并下载粗略看了看,正看完第一章,略有收获,对其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今上南洋,见罗先生此番热情,水湾也想尽棉 ...
因为春节水牛值班,一般时间都呆在值班室或巡查在各个岗位,所以第二章暂时停下了,我在罗子的某帖中有说明,水牛在此重申,春节后,即正月初八以后,再继续抄书!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10
发表于 2009-1-25 11:4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无心云岫
于 2009-1-24 22:15 发表
诗友辛苦!
待闲时再来学习.
先祝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祝师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健康幸福,才色双收!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11
发表于 2009-1-25 13: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水牛个人见解:
水牛读到古体诗部分时,发现古体诗的平仄应用也有一定的规律
古体诗的规矩我绝不遵循,太繁琐,太细致,太教条了。比近体诗的格律还难掌握。我只按两汉魏晋古诗的写法来写古风,即从韵脚到句式顺其自然。。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12
发表于 2009-1-25 13: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9-1-25 13:37 发表
水牛个人见解:
水牛读到古体诗部分时,发现古体诗的平仄应用也有一定的规律
古体诗的规矩我绝不遵循,太繁琐,太细致,太教条了。比近体诗的格律还难掌握。我只按两汉魏晋古诗的写法来写古风,即从韵脚到句 ...
上面这些话,是题外话,先生所说的“以多胜少”的基本原则,就近体诗而言,也基本上是正确的吧?
……
……
……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13
发表于 2009-1-25 13: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水湾筏者
于 2009-1-25 13:43 发表
上面这些话,是题外话,先生所说的“以多胜少”的基本原则,就近体诗而言,也基本上是正确的吧?
……
……
……
应该是”以多平救多仄“吧?
水湾筏者
金牌会员
UID 25230
精华
78
积分 7861
帖子 3081
威望 4755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6-8
状态 离线
#14
发表于 2009-1-25 14: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09-1-25 13:47 发表
应该是”以多平救多仄“吧?
先生所说“多平救多仄”与王力先生所说讲究谐和,出发点应该是一样的吧!在多平救多仄的“原则”下,救句不出现病句就拗救成功了。
水牛就救句而言,习惯上把五言的第二字,七言的第二、四字出现问题了的,孤平的,三平调的,都称作病句,
向晚意不适——仄仄仄仄仄(四仄句,其实是五仄句,但习惯上水牛称五仄句是四仄句的变体,归于四仄句一类。自创的归类,嘿嘿!)
驱车登古原——平平平仄平(用四平句来相救,四平救四仄,反正对句就是与出句对着干的,你出句四仄,我对句就四平,咋的?)
这对句没有出现病句,拗救成功了!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15
发表于 2009-1-25 15: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水牛就救句而言,习惯上把五言的第二字,七言的第二、四字出现问题了的,孤平的,三平调的,都称作病句
孤平句与三平调,在近体诗中属于无药可救的病句,如“乱云飞渡仍从容”(三平),“百岁老农不种田”(孤平)。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随笔南洋网
≡ 随笔南洋论坛 ≡
> 时事沙龙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现代诗歌
> 小说戏剧
> 长篇连载
> 清水茶馆
> 影视聚焦
> 娱乐速递
> 狮城家园
> 财经专栏
> 房产家居
> 爱车一族
> 陪读社区
> 以法论道
> 摄影天地
> 旅游专栏
> 自驾游-自驾乐
> 原创精华
> 南洋古今
> 情感绿洲
> 有缘同行
> 菁菁校园
> 咬文嚼字
> 每日英语
> 留学生活
> 美食坐标
> 美食店家好介绍
> 折扣特价大比拼
> 周末大食会
≡ 南洋文化园地 ≡
> 狮城消息站
> 南洋艺术学院
> 新加坡华乐团
> 国大文化沙龙
> 新智读书会
> 第三代读书会
> 拉丁马士读书会
> 茶渊读书会
> 狮城书画专栏
> 古董艺术品收藏
≡ 南洋企业园地 ≡
> 创新创业论坛
> 中小企业论坛
> 企业动态分享
≡ 广而告之 ≡
> 广告通栏
> 旅游机票
> 找房租房
> 求职招聘
≡ 随笔南洋社区 ≡
> 社区新闻
> 专辑收藏
> 奥运专辑
> 残奥专辑
> 汶川地震诗文特辑
> 老兵专栏
> 校友会专栏
> 上海大学
> 华中理工
> 清华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华中师大
> 南京大学
> 上海交大
> 中山大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郑州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安交大
> 北邮专栏
> 暨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浙江大学
> 新加坡管理大学
> 北航专栏
> 福建师大
> 同济大学
> 华东师大
> 南洋理工大学
> 北京师大
> 中国科技大学
> 建议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6-3 10:05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9809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