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帮助
|
返回首页
随笔南洋网
»
文学天地
» 读《南国的枫叶》后的一点感想
留学生征文入围作品
成为随笔南洋网会员!
随笔南洋网 on Facebook
新新网-分类广告
华文网站设计制作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评论]
读《南国的枫叶》后的一点感想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他/她的文集中
苏杭
超白金会员
UID 2276
精华
65
积分 26866
帖子 12260
威望 1457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7-28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1
发表于 2010-4-29 13:1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读《南国的枫叶》后的一点感想
读《南国的枫叶》后的一点感想
《南国的枫叶》是我在结霜桥买到的一本书,买它,因为作者是怀鹰。
昨天,因电脑故障,无法上网,一口气把它读完。
读完,有一些感想,如下:
这是怀鹰的一本散文诗集,共收录六十篇,根据作者说,“都是八十年代的作品。”
作者在“后记”解释:什么是散文诗?他为什么写散文诗?
“我想我心中有某种神秘的东西(也不完全是情感作用),它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感触,或一个短短的想象,或一瞬即逝的灵感,或点点滴滴的什么,我写不成散文,也写不成诗,但它确实写出来了,自然也算是文章;它有散文的结构和文思,也有诗的美感和诗的语言,也许这就叫做散文诗吧。”
虽然作者说这六十篇作品都是写於八十年代,读完全书给我的感觉:作者写的却很多是他七十年代“蛰居乡野”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他在“后记”对自己在这段期间有这样的一段陈述:
“77年到79年,我蛰居乡野,白天与鱼鸡鸭狗花草为伍,夜晚只剩下我一人,住所远离屋舍,唱歌、跳舞、读书、写作,全无干扰,又在夜鸣虫和夜游鸟的鸣叫声中,对文学、社会、人生、宇宙进行沉思与反思,得到了生命的甜浆 。。。”
虽然作者说这三年的乡村生活,是“我的散文创作的源流”,但我觉得,用它来解释作者八十年代创作的这本散文诗集,一样适用。
因为,翻开《南国的枫叶》,随手可撷取这类的题裁:
“落日”、“礁石”、“流星”、“鹅卵石”、“野花”、“小草”、“牵牛花”、“椰树”、“彩虹”、“鸽声”、“蛙鸣”、“鸡啼”、“雨燕”、“露珠”、“浪花”、“听雷”。。。
以及作者在乡居期间的一些感想、联想、甚至遐想:
“死水湖的遐想”、“老树的联想”、“老人与落叶”、“沙湾,是大地伸出的胳膊”、“落叶集”、“惜昨集”、“浪花集 ” 。。。
简单地介绍《南国的枫叶》这本书,接着让我们更具体的分析一下,作者如何通过这一段乡居生活,借物自况与明志。
作者以“想”这篇文章作为全书的“开场白”有意思。怎么说呢?作者把“乡居”拟人化了,一开始他就与它对起话来了:
“每当我午夜梦回时,你的影子、声音、笑貌,都在我的脑海中,激起绵绵的涟漪,以致我不得不暂时与温暖的床位告别,佇立窗边向你眺望,或走到野外去,聆听你絮絮的耳语。”
在空旷的乡野,作者尽情地高歌:
“我歌着,朝着太阳与鲜花铺就的。。。长堤,向黎明的曙色探索。。。行程虽然孤独、虽然寂寞,但歌不断,主旋律清晰。”(见第三页“歌”)
作者又自比那“神气十足地佇立在海岸边”的岩石:
“他把自己当成了一座闪光的灯塔,蔑视海浪的侵蚀。。。他揶揄着脚下的浪花,他梦见自己变成了古往今来的英雄。”(见第五页“我呼唤”)
作者还說他心灵中有一盏长明灯:
“凭着这盏长明灯,我美丽的双眼看到了世界的色彩,我敏锐的耳朵听到了土地的脉搏,我温热的胸膛受到了大海的呐喊。。。”(见第九页“长明灯”)
或许乡居太寂寞了,作者竟和“笔”也聊起来了:
“你跟我走南闯北,天之涯也好,海之角也好,你都从不肯歇息,硬强迫我倾吐你的心曲。”
“也好,反正我身上有的是狂放的火种,你要索取多少,我给你多少,甚至,我还可以把我的心交给你点燃。。。”
(以上见第二十二页“笔”)
借诸这支笔,作者有时写出心里的伤感,有时又对生活充满着期待。
心情低落的时候,作者诉说:
“我沿着行人道走,街灯把我的影子拖得好长。寒风吹过,一片叶子落在我脚下。我把它拾在掌心,哦,落叶,我们黄金般底昨日,当真悄无声息地消逝了么?我苦笑,落叶无言。”(见第四十一页“筵席已尽”)
心情好时,作者激情地高呼:
“哀伤的,請来听一听这音符,它会化解你心头的悒闷。。。彷徨的,請来听一听这音符,它会成为你千古难觅的朋友、知音。。。” (见第十一页“指挥棒”)
“你看,黑夜并不可怕,到处都有同行者的踪迹。你听,路上并不寂寞,这里、那里,都有同行者的歌声。” (见第十三页“出发”)
更多的时候,作者在享受乡居的乐趣:
“我卷起裤管,涉水爬到礁石上,眺望落日,觉得大自然真是人工巧匠,它该花多少心血,才雕得出这样一幅旣矛盾又和谐的画面?”(见第十六页“礁石”)
“我凝望着落日,落日也凝望着我,在这默默的对流中,我的肉体似乎被落日溶解了,我变成了它的光谱中流离的一份子,静静地把自己的光延伸向无涯际的宇宙。”(见第十六页“落日”)
作者竟和落日成为了一体。
偶而,作者触景生情,也会抒发一下心中的感慨:
“我坐在湖边,掬起浑浊的水,我的心房也在颤动着,仿佛我所捧上来的,是一个失落了的零零碎碎的梦,湖水啊,请告诉我,这,是不是一个梦?”(见第二十五页“死水湖的遐想”)
“风雨来了,他喊一声痛快!海浪来了,他喊一声痛快!沙湾,是大地母亲伸出的胳臂。。。。。(它)始终稳守岗位,迎接着日月星辰,送走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日子,为大地母亲输出一点一滴的微温。”(见第八十四页“沙湾,是大地母亲伸出的胳臂”)
总的来說,我觉得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基本上是“内敛”的,没有对社会不平的具体描述与批判。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心境,三年的乡居生活,一个诗人产生了。
[
本帖最后由 苏杭 于 2010-5-16 23:08 编辑
]
图片附件
:
pb5 003 - Copy.JPG
(2010-5-16 23:08, 248.27 K)
丛卉
高级会员
UID 2556
精华
16
积分 4330
帖子 2012
威望 2307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18
状态 离线
#2
发表于 2010-4-29 21: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 苏杭 的帖子
谢谢楼主的推介与评论。
想来,怀鹰老师看到您写的这篇文章,必会勾起许多乡居记忆吧。
无法想像,一个诗人能够不爱自然。
文中许多精彩的摘录与点评,如一起观望这 《南国的枫叶》
顺便问一句,结霜桥,是哪里的桥?
这名字和这书名简直是诗意组合。。。。。。
苏杭
超白金会员
UID 2276
精华
65
积分 26866
帖子 12260
威望 1457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7-28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3
发表于 2010-4-29 22: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2 丛卉 的帖子
这是我第一次写文学评介,谢谢丛卉版主的欣赏。
结霜桥又名淡水河,是位於惹兰勿刹的二手货市场,英文叫THIEF’S MARKET。之所以称为结霜桥是因为早年那里有一间大的冰厂(“冰”福建话念作“霜”)。
丛卉
高级会员
UID 2556
精华
16
积分 4330
帖子 2012
威望 2307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18
状态 离线
#4
发表于 2010-4-29 23: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3 苏杭 的帖子
谢谢谢谢!
改日要去那里走走了。。。。。。
此文读起来侃侃而谈的自然,随意。
又不时表达出一些个人观点。
寒风
注册会员
UID 8213
精华
1
积分 199
帖子 83
威望 116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07-11-26
状态 离线
#5
发表于 2010-4-29 23: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苏杭先生竟然会在结霜桥买到怀鹰老师的书,那可能是读者丢掉而被拾荒者拿来卖,对怀鹰老师来说,够辛酸的。
不过,您的这篇评论写得不错,又让怀鹰老师高兴了。
一悲一喜……
清凌凌的水
注册会员
UID 43424
精华 0
积分 142
帖子 64
威望 78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09-5-14
状态 离线
#6
发表于 2010-4-29 23: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这并不奇怪,现代人比较冷漠,即使是作家诗人。笔者也曾在结霜桥买到一位大诗人送给另一位诗人的书,上面还有送书者的签名。
生命的奥秘
分享到:
Facebook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苏杭
超白金会员
UID 2276
精华
65
积分 26866
帖子 12260
威望 1457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7-28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7
发表于 2010-4-30 09: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4 丛卉 的帖子
再度谢谢丛卉版主对本文的好评。
在“南洋古今”版有一篇南瓜头写的“结霜桥的故事”,图文并茂地介绍它过去的历史,值得一读。
苏杭
超白金会员
UID 2276
精华
65
积分 26866
帖子 12260
威望 1457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7-28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8
发表于 2010-4-30 09: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5 寒风 的帖子
我倒觉得庆幸,怀鹰的书又回到了爱书之人之手,并且还促成了这篇文章的写作,个人认为这是美事一桩。
中南半岛
版主
UID 358
精华
51
积分 6829
帖子 2857
威望 3934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6-11-17
状态 离线
#9
发表于 2010-4-30 09: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苏杭
于 2010-4-30 09:56 发表
我倒觉得庆幸,怀鹰的书又回到了爱书之人之手,并且还促成了这篇文章的写作,个人认为这是美事一桩。
这恰好是我也要想说的,无论如何,书的存在价值是由于有人在读,无论在结霜桥的遇见,还是在百胜楼的买下,重要的是又多一个甚至更多的读者,好过在一个安静书房的角落蒙尘
萌芽
注册会员
UID 8215
精华 0
积分 128
帖子 54
威望 74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07-11-26
状态 离线
#10
发表于 2010-4-30 14: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书被丢弃,确实很悲哀,但回到爱书人手中,过程有点曲折,戏剧性。无论如何,这也是值得高兴的。
苏杭
超白金会员
UID 2276
精华
65
积分 26866
帖子 12260
威望 1457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7-28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11
发表于 2010-6-16 11: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中南半岛
于 2010-4-30 09:59 发表
这恰好是我也要想说的,无论如何,书的存在价值是由于有人在读,无论在结霜桥的遇见,还是在百胜楼的买下,重要的是又多一个甚至更多的读者,好过在一个安静书房的角落蒙尘
很高兴中南半岛和我有相同的看法。
谢谢中南半岛、清凌凌的水、寒风与萌芽网友的留言。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随笔南洋网
≡ 随笔南洋论坛 ≡
> 时事沙龙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现代诗歌
> 小说戏剧
> 长篇连载
> 清水茶馆
> 影视聚焦
> 娱乐速递
> 狮城家园
> 财经专栏
> 房产家居
> 爱车一族
> 陪读社区
> 以法论道
> 摄影天地
> 旅游专栏
> 自驾游-自驾乐
> 原创精华
> 南洋古今
> 情感绿洲
> 有缘同行
> 菁菁校园
> 咬文嚼字
> 每日英语
> 留学生活
> 美食坐标
> 美食店家好介绍
> 折扣特价大比拼
> 周末大食会
≡ 南洋文化园地 ≡
> 狮城消息站
> 南洋艺术学院
> 新加坡华乐团
> 国大文化沙龙
> 新智读书会
> 第三代读书会
> 拉丁马士读书会
> 茶渊读书会
> 狮城书画专栏
> 古董艺术品收藏
≡ 南洋企业园地 ≡
> 创新创业论坛
> 中小企业论坛
> 企业动态分享
≡ 广而告之 ≡
> 广告通栏
> 旅游机票
> 找房租房
> 求职招聘
≡ 随笔南洋社区 ≡
> 社区新闻
> 专辑收藏
> 奥运专辑
> 残奥专辑
> 汶川地震诗文特辑
> 老兵专栏
> 校友会专栏
> 上海大学
> 华中理工
> 清华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华中师大
> 南京大学
> 上海交大
> 中山大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郑州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安交大
> 北邮专栏
> 暨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浙江大学
> 新加坡管理大学
> 北航专栏
> 福建师大
> 同济大学
> 华东师大
> 南洋理工大学
> 北京师大
> 中国科技大学
> 建议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1-4-19 01:35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93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