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熔炉专栏7
2011-09-20
话题:新移民如何才能搞好睦邻关系?
王文献:
新移民远离故国亲人,来到岛国工作、生活,与本地人同住在一个社区,一条街道,甚至一座组屋里。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睦邻关系原本就很重要,对于在异乡打拼,亲友不多的新移民来说,就更为重要了。
但因为成长背景、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不同,新移民和本地人的相处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才能搞好睦邻关系?
大家都认为,尊重彼此的习俗,包括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等;邻居有困难的时候,毫不犹豫伸出援手;遇有矛盾或磨擦,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指责他人,如此一来,新移民和本地朋友一定能水乳交融,愉快相处。
名人怎么说:
符标雄(Sakae Sushi总裁):
如何和邻居和睦相处,我觉得为人处世要注重礼仪,对家人,对亲人,对邻居都要有礼貌,也应该懂得基本的交流方法。
看到邻居,打个招呼,问个好,这就搭起了一个平台。藉由这个平台,还可以进一步交流、交往。有空的时候,或许可以烘一个蛋糕,与邻居一起分享,邻居们有什么美味佳肴,也会与我们分享。食物的作用不可小觑,它能传达温暖的情意,也让我们的社区更加和睦。
张海洁:
我觉得新移民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应当尊重别人的文化、风俗习惯等;如与邻居有了矛盾,宜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想一想,很多事情也就不会再纠结烦恼。
异乡打拼原本就不易,我觉得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学业的进取、事业的拼搏上,就算在生活中和邻居发生一些小磨擦,也不必太过介怀,更不值得在这些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
本地人怎么说:
1, 陈瑞翔,45岁,经理
不管是本地人还是新移民,只要是邻居,就应该友好相处。巧的是,我们的邻居有本地人,也有新移民,在我们全家出国旅行的时候,他们都会帮我们照顾宠物,给花草浇水,收好报纸等,我们很幸运,有这么好的邻居。
2, 余新志,55岁,司机
我们和邻居几乎没有任何往来,大家回到家里,都是把大门一关,自己过自己的生活,新移民如何搞好睦邻关系?我觉得大家互不干扰,彼此相敬如宾,一定可以相安无事。
3, 牛思晴,39岁,护士
我觉得沟通很重要,我的邻居是新移民,很喜欢大声讲话,来往的新移民朋友又多,就觉得他们吵了点。后来我上门与邻居太太沟通了几次,他们聚会时的声量明显小了很多。我很感谢他们的善解人意,邻居关系越来越好了。
新移民怎么说
1, 邵嫣,31岁,专业人士
平日里都是我妈妈帮我带孩子,她回去中国的时候,邻居新加坡安娣主动请缨帮我照顾孩子,不仅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也让我在新加坡,从邻居那里感受到被当作自己人的温暖和幸福。
2, 任鹏城,18岁,学生
巧的是,我的左邻右舍都是异族同胞,他们常常煮咖喱,我们从来没有异议,这是人家多年的饮食习惯,无可厚非。邻居煮咖喱的时候,会自动关上门窗。我妈妈看电视喜欢大声,我多次提醒她,小声点儿,不要影响邻居。多为对方着想,就算是种族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也一样能友好相处。
3,池吟啸,46岁,工程师
感觉在新加坡生活,邻居之间的关系是“冰冰有礼”,彼此不熟络,不热情,甚至见了面连招呼也不打。这一点跟在中国的时候,邻居之间如亲戚般来往密切,互动频仍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有时候我会主动与邻居打招呼,送食物给他们吃,希望能藉此机会提升和邻居的关系。
有话说:
物价飞涨,生活中各种开销都很大,尤其是孩子的补习费用,更是月月让我心惊。也想过为了省钱,停了他们的补习,但难免怕输,担心他们跟不上其他同学,被人看不起,也怕耽误了他们的前途;三个孩子,每个就算只是补上一两科,全部补习费用加在一起,也不是小数目。以前我还安心在家里做家庭主妇,相夫教子,现在形势严峻,不得不去找了一份兼职工作,这份兼职工作的薪水,应付三个孩子的补习费,都有点捉襟见肘,并不够用。
――方静
新加坡号称美食天堂,但很多传统小吃,不是不见了,就是不再有以前的水准,吃不出什么特色来。餐馆里菜肴的价格越来越高,但好吃程度也大大不如从前。有时候在一天或一周的工作之余,想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最后却从餐馆失望而归,还不如在家里自己煮来吃。但是自己煮的代价是,又要买,又要煮,还要洗,要付出时间和体力,也不是易事。
――李尊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