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标题: “你们要把我挤出新加坡吗?”
阿牛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515
精华 83
积分 12833
帖子 4603
威望 8188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2-1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0 10:3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你们要把我挤出新加坡吗?”

包津梁

  不久前的一天,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但是,北上的地铁车厢里依然非常拥挤,一位五十多岁,满口新加坡英语的太太被挤的忍无可忍,不断地大声抱怨:“I'm Singaporean! Do you want to squeeze me out of Singapore?! ”(我是新加坡人叻!你们要把我挤出新加坡吗?)

  新加坡的总人口已经从2000年的400万快速增加到2012年的526万,而新加坡的交通系统,尤其是东西和南北两条地铁线,基本上还停留在400万人口时的技术水平和运载能力上,已经和快速增加的人口脱节,以致地铁系统故障频发,车厢里人满为患,才会让那位新加坡太太产生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觉。在新的地铁信号系统和更大的运载能力在若干年后形成以前,看来新加坡人恐怕还要继续忍受多年的“要被挤出新加坡”的煎熬。

  “你们要把我挤出新加坡吗?”恐怕也是许多新加坡永久居民近年来的心理感受吧?政府近年来接二连三地推出新政策,削减永久居民的福利待遇,扩大永久居民与新加坡公民在待遇上的差距,使得永久居民的这种感觉变得越来越强烈了。去年,一位在跨国企业担任高职的永久居民朋友抱怨,他女儿申请新加坡的大学时受到差别对待,同样的学校或专业对永久居民学生的录取要求远高于公民学生,有些专业干脆完全不接受永久居民的申请。近来,又开始为明年考PSLE的儿子担忧,担心政府又会推出新的削减永久居民待遇的政策,以致他的儿子不能平等地凭会考成绩地进入心仪的中学。加上永久居民的待遇有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感到在新加坡的日子越来越难过,已经开始规划全家撤离新加坡了。这几年来离开新加坡的永久居民朋友和同事越来越多,两个五口之家已经移居美国,有的移居澳大利亚、英国,有的返回中国、印度等。

  自去年大选以来,有关新加坡人口的问题一直沸沸扬扬,特别是永久居民的待遇问题是受到最多本地新加坡人质疑的,最近还有专家学者建议政府根据获得永久居民身份的时间长短差别对待永久居民。

  其实,他们和很多不了解真相的本地新加坡人一样,对永久居民在新加坡所享受到的好处存在很大的误解,总以为他们拿了新加坡什么天大的好处,进而耿耿于怀。永久居民的好处仔细罗列起来也就以下几点而已:

  一,有了选择工作的自由,不用担心准证到期,也不用老是被老板用取消工作准证来相威胁;

  二,有了许可能在公开市场买一间被新加坡公民住过的旧组屋,可以在家里大声唱歌,也不怕被房东赶出屋子;

  三,有了送孩子就近上学的可能,不用因孩子被接纳的学校太远而搬家,还可以享受比外国学生低,却又比公民学生高很多的学杂费;

  四,有了去政府综合诊所或医院看病时,享受一点政府补贴的好处,以前是公民的75%,现在实际上大约不到35%;

  五,有了雇主不得不为你缴交的公积金,第一年5%,第二年10%,第三年和公民一样。
  除此之外,好像再也没有其他什么实质性的好处了。而作为永久居民,所有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样一件也不能少,比如:

  一,每年以同样的税率缴交所得税,消费税和房地产税等,不会因为你是永久居民就少交半分。

  二,年龄不超过规定年限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男性永久居民都必须参加国民服役。

  作为新加坡永久居民的坏处也很明显,比如:

  一,小一年龄的孩子无法申请进入热门学校;

  二,孩子上学要付比公民学生高很多的学杂费;

  三,组屋翻新,电梯翻新的费用全部自己支付,不能享受任何政府补贴;

  四,去政府诊所或医院看病只能享受少量的政府补贴;

  五,出租组屋受到较多的限制。

  六,所有其他作为公民才能享受的种种政府津贴,如购屋津贴、婴儿津贴、教育津贴、电费杂费津贴等等,统统免谈。
  由于永久居民没有投票权,无法通过选票来影响,争取,或者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预见,面对汹涌的民意,政府必然会进一步扩大永久居民和公民之间的待遇差距。在新加坡,作为永久居民的好处会越来越少,坏处越来越多,将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觉将会如影相随,而且会越来越强烈。不过,来自不同国家的永久居民对这种被挤压的感受程度是有很大不同的,根据我对周边来自不同国家的永久居民的了解,发现感受最深的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其次是印度的,而最没有感觉的恐怕是那些拿高薪的洋人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南亚地区已经没有多少传统意义上的“华侨”的生存空间了。在新加坡,所谓“永久居民”,其实只能是一个过渡,一个从外国公民过渡到新加坡公民的临时阶段。如果把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等同于美国或澳洲的绿卡身份,那就大错特错了。永久居民的这种“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觉,可能也是来自这种对新加坡永久居民身份的误解吧?

  若想要摆脱这种“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受,两种办法:第一种是早日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第二种是尽早远走高飞,另谋高就,俗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若你申请了却被拒绝,那是明确告诉你,他们不在乎你,除非你能提高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作者是自动化工程师,

1996年初移民新加坡,

2003年初加入新加坡国籍


若想要摆脱这种“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受,只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早日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第二种是尽早远走高飞,另谋高就,俗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如果你申请了却被拒绝,那是明确告诉你,他们不在乎你,除非你能提高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顶部
mouse3
禁止发言




UID 113007
精华 0
积分 85
帖子 41
威望 43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2-7-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0 19:55  资料 短消息 
This guy is a new citizen! Seems like he still think he is prc people! Can that be considered high treason?
顶部
符懋濂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24917
精华 237
积分 17133
帖子 7230
威望 983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6-3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0 19: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我一向支持政府增加人口的政策,但没想到的是:在交通、住房、医疗等方面,都没有相应配合,以致造成许多问题,怨声载道!这是政府的严重失责。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0 20:16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3 符懋濂 的帖子



QUOTE:
我一向支持政府增加人口的政策,但没想到的是:在交通、住房、医疗等方面,都没有相应配合,以致造成许多问题,怨声载道

其实这也不能这样子说,符老师是教历史的你应该知道,在早期来南洋的先辈和开创美国,澳大利亚,南美洲等的先辈,他们同样的都不是人家环境都帮你准备好了才请你来移民入籍的。而是来到之后发现很多东西不足才一一的去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若要等到别国人把全部的移民的环境都作好,人家这移民入籍窗口多半早几经关闭起来了,还会等到留给你吗?

其实真正的移民入籍现实是需要经过两三代人很多耐心的时间经营和积极融入他国人的文化,才能慢慢的稳定起来和才能慢慢的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这本来都是移民奋斗史的定义。同样的来自不同地方和文化的人群也是必经过两三代人的时间才能慢慢的融为同一国族体和国族文化。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第一代的人能做的就是要积极减少对他族群的磨擦和去了解其他人的文化习性。其他都需要顺其自然的等下几代人的自然融合了。

要移民他国就需要这些正确的心态才能成功融解一个全新的地方和国家文化。 当然作过客的心态就有些不同。两者共同点就是尊重他国的文化就会得到双方互相尊重的比较完善的共处。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8-11 11:04 编辑 ]
顶部
难得清静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112064
精华 1
积分 4159
帖子 2052
威望 2081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1-10-25
来自 江湖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0 20:4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符懋濂 于 2012-8-10 19:56 发表
我一向支持政府增加人口的政策,但没想到的是:在交通、住房、医疗等方面,都没有相应配合,以致造成许多问题,怨声载道!这是政府的严重失责。

符先生忘了嘱咐政府做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红地毯万万不能少!



[ 本帖最后由 难得清静 于 2012-8-10 20:51 编辑 ]
顶部
goh538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43810
精华 0
积分 1963
帖子 979
威望 984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9-5-24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1 10: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中华文化的教导,必须固守家园,所以才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而老话一句,物离乡贵,人离乡贱。所以在外都老老实实的做人,安份守己,没有婢女成正室的想法。不象英国人被充军海外,移民后能造就了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国家。这更道出中华民族压根底是不想远走高飞的民族。几千年来歌颂落叶归根的思想传送着,从进京考试中了状元,当了大官,再大的成就后,也要造福家乡才能被称颂,最后告老还乡是中华文化传统。假设你不能衣锦还乡,不能够落叶归根,那你是个不完美的人。当你在外成功,你没有照顾到家乡中人,你就不能说是成功。这想法深深地殖入脑中。家乡没了亲人,在家乡挖一口井、开一条路,体会你对家乡的关爱,这是你该做的,除了这再大的成就都没有用。因为你没有飲水思源,你忘了家乡人。早期的先辈也同样有这种想法,要三四代后才能有生于斯,死于斯的思想。现在回归当前的新移民,同样存有老一辈的想法,不足为奇。出外远门东家不干,干西家,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再不就回家。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1 10:51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6 goh538 的帖子

应该说是华夏文化 (华族文化/汉族文化),  因为中华文化这词只是近一百多年的在晚清时才创的新词,是属于别国人的国族概念,他们的宪法文明写清楚的,你哪可在宣扬外国人的国族概念呢?

QUOTE:
中华文化的教导,必须固守家园,所以才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这句话出于何经典? 中华国族文化这词才近一百多年, 若是出于明宋唐汉周的古典只能说是华夏文化。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8-11 11:07 编辑 ]
顶部
goh538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43810
精华 0
积分 1963
帖子 979
威望 984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9-5-24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1 15: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那就称华夏文化,或是自古以来吧。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1 16:22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8 goh538 的帖子

近代在新加坡的华族社会文化可称为新华文化,
近代在马来西亚的华族社会文化可称为马华文化,
近代在英国的华族社会文化可称为英华文化,
近代在越南的华族社会文化可称为越华文化,
近代在泰国的华族社会文化可称为泰华文化,
近代在美国的华族社会文化可称为美华文化,
近代在日本的华族社会文化可称为日华文化,
。。。
顶部
毛德
注册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08971
精华 0
积分 137
帖子 67
威望 70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11-9-1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1 19:3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9 楚越 的帖子

那近代在非洲的华族社会文化可称为非华文化.....
顶部
楚越
禁止发言




UID 112518
精华 2
积分 24236
帖子 11976
威望 12234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12-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1 20:37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10 毛德 的帖子

理论上可能这样子的排法,但其实非洲只是个泛称,因为里面有54个不同的国家。

再说除了南非,加纳, 尼日利亚,博茨瓦纳,等有能有比较大的华人社群, 其他地方的华人社群都比较少。。

重点在于 - [X华文化], 这[X]代表那华社的各自独立国家的国家文化,再加上[华]是代表所自我认同的文化-这里指华夏文化的各自演化, 这代表华夏文化在世界各地落叶归根开花结果了, 大家都是同等的和互敬的。

如菲律宾的华社文化,就可称为菲华文化

若两个国家的第一个名称是相同的,那若在一起用时就用长名不就清楚了吗?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2-8-11 21:00 编辑 ]
顶部
OXO
注册会员
Rank: 2Rank: 2



UID 113006
精华 3
积分 438
帖子 197
威望 237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12-7-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3 20:1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能够成为新加坡永久居民的人,他们都有各自的经营技能和多年的经验,新加坡也是欢迎贤人才俊的地方,相信新加坡政府既然批复了他们成为永久居民,就是看重了他们的才能,可以为新加坡创造价值。新加坡也需要提升,也需要更大的进步,他们就更需要贤人才俊的加入,队伍才会更强大。给永久居民一个安稳的家,他们才会更踏实的效忠于新加坡。

[ 本帖最后由 OXO 于 2012-8-22 10:47 编辑 ]
顶部
大黄蜂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61052
精华 1
积分 2853
帖子 1391
威望 1449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0-5-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2-8-15 09: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阿牛 于 2012-8-10 10:30 发表
包若想要摆脱这种“要被挤出新加坡”的感受,只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早日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第二种是尽早远走高飞,另谋高就,俗话说的好:“良禽择木而栖”。如果你申请了却被拒绝,那是明确告诉你,他们不在乎你,除非你能提高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申请公民就可以避免被排斥吗?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6-11 02:48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081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