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标题: [诗歌] 五律 感吟四首(步韵天涯游子吟秋暮感吟)
非非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5636
精华 106
积分 16181
帖子 7196
威望 893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12-5 20: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晕,才发现说的是这句“缄默是呼喊,支持同复箴。”当然我想说的就是缄默是呐喊,为了平仄才弄成呼喊的。缄默是呐喊,坚持还自箴。这样呢?
顶部
梦蝶翁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4402
精华 81
积分 11223
帖子 4493
威望 669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12-5 20:4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非非 于 2007-12-5 20:43 发表
晕,才发现说的是这句“缄默是呼喊,支持同复箴。”当然我想说的就是缄默是呐喊,为了平仄才弄成呼喊的。缄默是呐喊,坚持还自箴。这样呢?

哈哈,弯、秃、斯蕊、否——请牛老师闪亮登场再议论一番,灯光伺候!
顶部
非非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5636
精华 106
积分 16181
帖子 7196
威望 893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12-5 20:5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对了,一直晕这个拗救,比如说这句本来孤平了,因是不入韵句就不算孤平,但对句必须救它一救吗?然后就在这句第三字该平而仄的地方,用对句第三字弄平?
顶部
梦蝶翁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4402
精华 81
积分 11223
帖子 4493
威望 669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12-5 21: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非非 于 2007-12-5 20:58 发表
对了,一直晕这个拗救,比如说这句本来孤平了,因是不入韵句就不算孤平,但对句必须救它一救吗?然后就在这句第三字该平而仄的地方,用对句第三字弄平?

“孤平”,只是在平声韵句中才出现,非韵句不存在这个问题。牛老师哞哞了无数回啦。蜗牛村小学庖丁解牛班长代牛老师来回答一下。孤平句,说穿了就是“只有一个句式”存在着这个问题: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正格)——仄仄仄平仄仄平或者平仄仄平仄仄平(孤平);五言律句:平平仄仄平(正格)——仄平仄仄平(孤平)。对孤平句的“拗救”方法:把“仄仄仄平仄仄平”句的第“五”字、五言句“仄平仄仄平”的第3字,改为“平声”即可。这个叫“当句自救”。
关于拗救理论,给你个东西,就善于论是说非的女哲人的脑袋而言,应当在十分钟内就可看明白的,不象大拙老人家那样,牛笨牛笨的。

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得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

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①出句自救──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句式中,因为是仄声字在句末,所以这句诗肯定是出句。这种格式又可变成“平平仄平仄”,即第三字位置该用平用了仄,于是在第四字位置补回一个平声字。叫做“三拗四救”(如果是七律就是“五拗六救”了)式。如杜甫的《天末怀李白》的首句:“凉风起天末”、王维《观猎》的尾联出句“回看射雕处”,以及杜甫的《咏怀古迹》之尾联出句“庾信平生最萧瑟”,都属于这种情况。注意:出句自救只限于这种情况。不是任何出句都可乱随意变化的。这条规定可以用四句口诀来帮助记忆:“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三拗四来救,一定要记得。”

②对句救出句──“仄仄平平仄”(七律则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式,又可写变成“仄仄仄平仄”(这是因为五律第三字、七律第五字可平可仄),甚至变成“仄仄仄仄仄”,不过这样一来,对句就必须变成“(仄仄)平平平仄平”,即第三个字必须变成平声字。在对句增加一个平声字来弥补出句中缺少的平声字。所以叫“对句救出句”。典型的例子如白居易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吹”救“不”)、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无”救“万”)即是。

③孤平拗救──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句式中,句末的平声字是押韵的要求,必须用的,因此不算它。除它之外,这句就只有前面两个平声字。这时,如果第一个字也变成了仄声,就叫做犯孤平。那么,就必须把第三个字变成平声来进行补救。这就叫做“孤平拗救”。

④两救──如果“平平仄仄平”用于对句,那么,它的出句就是“仄仄平平仄”,上面说过,这种格式又可以变成“仄仄仄平仄”甚至“仄仄仄仄仄”,这时,就要把对句的第三个字位置变成平声字以相补救,这属于对句救出句。但如果这个出句又是个“孤平拗救”式,则构成这第三个平声字既救出句的第三或者第四字,又救本句的第一字,这就是两救。如陆游《夜泊水村》的“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一联中,“报国有万死”就是“仄仄仄仄仄”,“向人无再青”就是“仄平平仄平”。其中的“无”就既救出句的“万”,又救本句的“向”,所以叫“两救”。可以利用这首诗构成两救的口诀:“报国有万死,向人无再青。无字救两拗,佳例要记清。”

[ 本帖最后由 梦蝶翁 于 2007-12-5 21:34 编辑 ]
顶部
非非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5636
精华 106
积分 16181
帖子 7196
威望 893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12-5 21: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完了,以前我就是被你们这样解释晕的,今天又让我晕一次。我已经彻底糊涂了。 走了,烦忧一觉去去了。
顶部
红叶笑西风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5237
精华 82
积分 9546
帖子 4179
威望 5324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12-6 21: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什么都不说了,还是两个字,喜欢!
顶部
虫儿1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4663
精华 86
积分 11619
帖子 5096
威望 6488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12-7 12: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梦蝶师友24楼的议论请单发。

为了便于收入置顶帖子供网友们对照学习。请再单发一次;))
谢哦;))
顶部
非非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5636
精华 106
积分 16181
帖子 7196
威望 893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7-12-7 20: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我又看了一遍终于明白了。总结下,平平平仄仄的另一种句式平平仄平仄,就是标准的,对句想救它呢第三字就必平就是仄平平仄平,不想救呢它本身就自救了。
仄仄平平仄如成仄仄仄平仄,那对句就平平平仄平。对句第三字可平可仄的地方必平便救上了。反正就是说如果第三字你就上仄了,对句第三字最好弄平就救上了。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3-31 05:40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09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