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张从兴 (野狐禅大师)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5669
精华 51
积分 8569
帖子 3683
威望 4830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2-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18 15:0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Q
支持梦兄,近现代汉语已经没有入声字,好多入声字都归入了平声。《康熙钦定词谱》允许“以入代平”或“以入作平”,就是承认了这个客观存在的语音现象。




顶部
梦蝶翁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4402
精华 81
积分 11223
帖子 4493
威望 669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18 15:18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记得两年多前,我初到“中国情诗网”,听李盈枝先生和 Koching先生(他俩是真正的诗人,都是各自省里的作家会员)讲到“以入代平”的问题。我曾经在帖子上问过一句:希望能够看到这个“以入代平”说法的根据。其实,我那时是想把这个问题的讨论推动一下,而康熙钦定词谱的电子版,我在多年前就有,这一点,盈枝先生是知情的。但以后没有再提及这个问题。李兄和 k兄“以入代平”的意见,我是赞同的。后来在红袖见人反复指出词中的“入声”如何如何违律了,我一般不愿意发言,大家只是好玩而已。但是,多次有人留言给我,我觉得我不说就有点对不起人,所以,就发了帖子以“事实”来陈述!我想,我们处在游戏中的人,还是应当尊重事实的好。老螃蟹俺横行霸道,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
哈哈哈哈。说多啦。




胡子是假的,脸蛋是借的,心情文字是自己的。

顶部
梦蝶翁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4402
精华 81
积分 11223
帖子 4493
威望 669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18 15: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张从兴 于 2008-2-18 15:00 发表
支持梦兄,近现代汉语已经没有入声字,好多入声字都归入了平声。《康熙钦定词谱》允许“以入代平”或“以入作平”,就是承认了这个客观存在的语音现象。

说的是!其实,“以入代平”的问题远不止是元曲(北曲)乃至清代以降才发生的。它在宋词中就大量涌现了。钦定词谱定宋词之律谱时,充分依据了这一在词之创作实践中的事实;如果没有宋词的大量实践,就不可能有专为元北曲而制作的《中原音韵》,这本书完成了“入派三声”的任务,在中国语言学上是个里程碑。这就是说,这本书首次把已经存在于宋人词作中的“以入代平”的事实,上升为音韵学的正典!开了普通话之先河。所以,今人在用平水韵进行词之创作时,凡是发生“以入代平”的地方,实属正常的,理由很简单:宋人就用了这个规则!




胡子是假的,脸蛋是借的,心情文字是自己的。

顶部
罗贤生 (罗子贤生、hansen)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市井爱诗人


UID 4480
精华 103
积分 15731
帖子 6990
威望 8693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13
来自 深圳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18 15:5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Q
这阕词不知无意还是故意,竟然切合非非心态脾性:邹鲁人的品行和巴蜀人的性情无机结合体。也推!

[ 本帖最后由 罗贤生 于 2008-2-18 16:04 编辑 ]




随笔南洋心对月,寄情北斗自吟诗。

顶部
非非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5636
精华 106
积分 16181
帖子 7196
威望 893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18 16:5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反正哪样更宽泛我就支持哪样,本想着理论理论或能吹开冰河,试了不行,也只好作罢。罗版说的好好笑,我写的词当然符合我的性情了。莫不是我写的词符合虫儿性情去。
顶部
峻石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5701
精华 72
积分 5027
帖子 1884
威望 3129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8-2-17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18 18:3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最怕是、春能几回来,使小性没由,更无人惦。
--------词之转侧,多非似诗之承举之效,其力在工描,每有着力,便多清丽明艳。
--------概似此节者
顶部
林锐彬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1470
精华 128
积分 7432
帖子 2603
威望 4817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5-14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19 10:1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欣赏
1,排却旧字眼如'绿蚁酒'之类,整首读来清新爽朗;
2,小处切入,联想托意······ 词之曲婉得心应手。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19 10: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08-2-18 15:46 发表

说的是!其实,“以入代平”的问题远不止是元曲(北曲)乃至清代以降才发生的。它在宋词中就大量涌现了。钦定词谱定宋词之律谱时,充分依据了这一在词之创作实践中的事实;如果没有宋词的大量实践,就不可能 ...

原帖由 张从兴 于 2008-2-18 15:00 发表
支持梦兄,近现代汉语已经没有入声字,好多入声字都归入了平声。《康熙钦定词谱》允许“以入代平”或“以入作平”,就是承认了这个客观存在的语音现象。

说的是!其实,“以入代平”的问题远不止是元曲(北曲)乃至清代以降才发生的。它在宋词中就大量涌现了。钦定词谱定宋词之律谱时,充分依据了这一在词之创作实践中的事实;如果没有宋词的大量实践,就不可能有专为元北曲而制作的《中原音韵》,这本书完成了“入派三声”的任务,在中国语言学上是个里程碑。这就是说,这本书首次把已经存在于宋人词作中的“以入代平”的事实,上升为音韵学的正典!开了普通话之先河。所以,今人在用平水韵进行词之创作时,凡是发生“以入代平”的地方,实属正常的,理由很简单:宋人就用了这个规则!
——回复非非《洞仙歌 春》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08-2-19 10:48 编辑 ]
顶部
红叶笑西风
金牌会员
Rank: 5Rank: 5Rank: 5Rank: 5Rank: 5



UID 5237
精华 82
积分 9546
帖子 4179
威望 5324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10-2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19 11: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关于以入代平,我还是不怎么懂,看得有点糊涂。
顶部
非非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5636
精华 106
积分 16181
帖子 7196
威望 893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19 14:3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西风就是入声字在填词时,可当仄声也可当平声。就叫以入代平。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19 15: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林锐彬 于 2008-2-19 10:16 发表
欣赏
1,排却旧字眼如'绿蚁酒'之类,整首读来清新爽朗;
2,小处切入,联想托意······ 词之曲婉得心应手。

——回复非非《洞仙歌 春》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20 07: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洞仙歌·春  

最怕是、春能几回来,使小性无由,更无人惦。
====================
品罢,"红双眼、泪盈打转"!~~好词,恁是读软了春心半颗:)

--------------------------------------------
发帖时间:2008-2-18 14:16:00
[昙园伊人 编辑于2008-2-18 22:03:29]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20 07: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呵呵,多少粉丝墨客忽觉心情缱绻~

发言:天涯醉客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20 07:4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呵呵,多少粉丝墨客忽觉心情呵呵,多少粉丝墨客忽觉心情缱绻~

醉客可不是忽觉,醉客天天心情缱绻呢:)

发言:非非*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20 07: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全词5字句都是用得"领"字,节奏感很强.但"恼它风摆柳"这句,是应该读:恼--它风摆柳,或是:恼它--风摆柳?如是前者,觉"它风"不太好解,如是后者,则与韵律似欠和谐.一管之见,请楼主参考.

发言:寻才品卉

三一、洞仙歌•夏夜 苏轼
冰肌玉骨, ⊙○⊙● 自清凉无汗。●○○⊙▲ 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 ●○○
一点明月窥人,●●⊙●○○ 人未寝、○●● 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 庭户无声, ⊙●○○ 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
⊙●●○○ 夜已三更,⊙●○○ 金波淡,○⊙● 玉绳低转。⊙○⊙▲ 但屈指、●●● 西风几时来,
○○●○○ 又不道流年,●⊙●○○ 暗中偷换。●○○▲

自——清凉无汗
起——来携素手
试——问夜如何
西——风几时来
又——不道流年

发言:李盈枝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20 07: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非非的这个词味相当足,铺陈婉转,曲尽春思,最后几句“使小性无由,更无人惦”,真真女儿心思。
  助推~~

发言:走马观花123
顶部
虫儿1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4663
精华 86
积分 11619
帖子 5096
威望 6488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20 21:4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我记得读过的这首“洞仙歌 ”,是苏轼补作的。他有序在词的前面云:

“余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

最后的结句似应是: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不过没关系啦!意境为上。非非多有新句新意,这是虫儿最为称赞的。
顶部
晨风信子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6812
精华 9
积分 1015
帖子 445
威望 56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11-1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24 00: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非非 于 2008-2-18 11:46 发表
洞仙歌 春

冰寒不掩,讶新芽萌现。隐约春行恐人见。意砰然、一点花火燃眸,流转灭,忽觉心情缱绻。
恼它风摆柳,又恼生机,罢了痴阳送晴暖。望燕子呢喃,何故含酸,红双眼、泪盈打转。最怕是、春能几回来,使小性没由,更无人惦。

使小性没由,更无人惦。---很是生动,有几分曲意的。
顶部
泛舟四海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6228
精华 11
积分 1739
帖子 770
威望 965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1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8-2-24 08:3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是好东东,俺都会坐下来看一眼。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3-31 06:01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18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