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叶明先生!原帖由 叶明 于 2008-3-4 17:53 发表
韩先生曾经明确说过,就个人而言,选择什么样的灵魂语言,那是个人的权力。而现在韩先生谈的是一个社会问题,或者说是教育问题。这是对一般人而言的,不是对个别人而言的。他谈的是一个“现象”,而不是“个例”。
吴先生用不精通母语的开国元勋为例,反问道“他们象是没有灵魂的人吗?”
首先我认为,这显然有偷换概念之嫌。没有“灵魂语言”不等于没有“灵魂”。这根本是两码事。
其次,韩先生说新加坡华人无法把英语作为灵魂语言,是针对一般新加坡人言的,不是指个别新加坡人,更不是指新加坡的个别精英(韩先生明确陈述过,华人是可以把非母语作为灵魂语言的)。所以,就算吴先生把反问句写成“他们象是没有灵魂语言的人吗?”其实也不能成立。因为韩先生从来没有说过“开国元勋没有灵魂语言”,或“所有不会说华文的人都没有灵魂语言”。
他谈的是一般现象的问题,是“一般新加坡华人无法把英语作为灵魂语言”,因而可能导致“人文精神缺失”的问题。
如果吴先生要表达的是“个别不会说母语的新加坡华人也可以有灵魂语言”,那么,您的观点其实与韩先生是一致的。您的论述对韩先生要谈的“一般现象”,并不够成任何反驳。 ...
韩先生认为:灵魂语言是跟一个人的价值观、文化认同与文化素养紧密相连的心灵的语言,按通常的情况,灵魂语言是母语。人人都应当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而灵魂语言正是进入精神家园的终身有效的通行证。
回头看我们开国元勋,不乏对华族母语不够精通甚至知之甚少的人;作为老华校生,爱国爱家是他们的本色。这时,吴先生不免忧心如焚,他暗地里想:这样一来,这些为国家人民鞠躬尽粹,任劳任怨的领袖们是不是就丧失了跟价值观、文化认同与文化素养紧密相连的心灵的语言?不仅如此,按照韩先生所说的:灵魂语言是进入精神家园的终身有效的通行证,那么,这些领袖们是不是无法凭借华族母语这一通行证进入精神家园?那岂不是有无法构筑那块园地?
正是居于这样的忧虑,吴先生发出了疑问:“他们象是没有灵魂的人吗?”
站在在这样一个层面上,李先生认为吴先生的推理有偷换概念之嫌,我却以为那是顺水推舟之疑问!
自古以来,人类的思维总是在不断的提问中完善的,难道李叶明先生连吴先生的这点自由也要剥夺吗?要不然,为何凭空捏造,给吴先生扣上“偷换概念”的大帽子?
[
本帖最后由 是非 于 2008-3-4 20:5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