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任我行 于 2008-3-5 16:09 发表
我之所以用了引号”误读“,正是因为我认为韩山元的文章里虽然逻辑混乱,混杂了个人的语言取舍和民族语言的文化传承的功能,但里头的论点是清晰的。就是 - (1)灵魂语言是精神家园的通行证(2)一个人只有一种灵魂语言(3)新加坡华人的灵魂语言应该是华文,如果不是,心理就很难调适。
欢迎任我行回到辩论的主题。谢谢您的长帖。
首先,我并不认为,韩文本身没有一点问题。对于这一点,韩先生也有非常谦虚的表态。
其次,我也并不认为,“误读”都是别人的错。但不管是如何发生误读的,总应该让人解释吧。总不能因此就断定文章本身有问题吧。
关于我认为您误读的两处重点,我已再次作出说明。如果您不同意的话,请您告知。但我必须要说,我并不认为你的所有解读都是误读。
个人经历、环境、或观点不同,常会导致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读。不同解读不等于误读。这一点我还是能够分的清楚的。
所谓“误读”,是把别人没有的意思说成是别人的意思,或是把别人原本的意思理解成别的意思。
比如,您提出的3点,第一点,我认为没有误读。第二点,显然是误读。很多网友已经解释了,“总有一种”并不等于“只有一种”。如果你不同意,最好是查一下中文字典,而不是翻译成英文来理解。第三点,您理解的也不够准确。
一般来讲,华人的灵魂语言应该是华文。但对于新加坡华人或海外华人,韩文说过,这个“一般”可能是不成立的。要看具体情况来说。比如在美国,一些华人已经把英语作为灵魂语言了。但是在新加坡,英语只是第一语言,却不是灵魂语言。为什么呢?因为新加坡人选择坚持亚洲价值观,弘扬本民族文化。所以并没有把英语作为灵魂语言来看待、来学习。这是造成新加坡人文精神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个人理解,韩先生是基于对人文精神的忧虑,才提出新加坡华人应该把华语作为灵魂语言。韩文并没有说要改变新加坡的语言政策,也不是要否定英语的重要性。他希望的是,当局不要只强调母语的工具性,而应该让华族孩子把母语当成灵魂语言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