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帮助
|
返回首页
随笔南洋网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声韵的新与旧及其他
留学生征文入围作品
成为随笔南洋网会员!
随笔南洋网 on Facebook
新新网-分类广告
华文网站设计制作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152
8/8
‹‹
1
2
3
4
5
6
7
8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评论]
声韵的新与旧及其他
本帖已经被作者加入个人空间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141
发表于 2009-11-16 10: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林锐彬
于 2009-11-16 09:42 发表
请李版更正:
新加坡传承推广古典诗词第一人 --不确实。
世界汉诗协会常务理事 -- 早已辞谢。
目前从事诗词联及书法之教学与创作 -- 只是这些,谢谢。 锐彬
25、新加坡目前从事诗词联及书法之教学与创作第一人(林锐彬)
林锐彬系新加坡诗人及书法家,曾任世界汉诗协会常务理事,目前从事古典诗词及楹联、书法教学与创作。其《望舒居吟稿》( 林锐彬诗词书法选集)由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馆藏。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142
发表于 2010-1-4 23:3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http://www.sgwritings.com/bbs/re ... o=lastpost#lastpost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143
发表于 2010-1-13 22: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 ... mp;extra=#pid318614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144
发表于 2010-2-7 09: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http://www.sgwritings.com/bbs/re ... o=lastpost#lastpost
罗贤生
(罗子贤生、hansen)
版主
市井爱诗人
UID 4480
精华
103
积分 15731
帖子 6990
威望 8693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13
来自 深圳
状态 离线
#145
发表于 2010-3-31 20:00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http://sgwritings.com/bbs/viewth ... &extra=page%3D1
浅析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用韵
随笔南洋心对月,寄情北斗自吟诗。
分享到:
Facebook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李家三郎
版主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146
发表于 2010-4-28 02: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http://www.sgwritings.com/bbs/vi ... &extra=page%3D1
李升祥
高级会员
UID 54177
精华
73
积分 4158
帖子 1562
威望 2589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12-30
状态 离线
#147
发表于 2010-6-26 17:3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 林锐彬 的帖子
米师佗
注册会员
UID 71884
精华
4
积分 293
帖子 77
威望 216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10-8-30
状态 离线
#148
发表于 2010-12-26 20:1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新声韵"不能取代传统诗韵
完全赞同林锐彬先生的观点.我认为"新声韵"不能取代传统诗韵.理由有二:
(一)传统诗韵是从大量优秀诗作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唐宋明清直至现当代,名人名家之优秀诗词作品,莫不遵传统诗韵. 依传统诗韵,唐诗宋词,古人吟之合律,今人吟之仍合律.东西南北中,乃至海外华侨,莫不吟之合律.偏偏用普通话念就"不合律"了. "韵改派"认定唐诗宋词是"死韵".并宣称要"革死韵换新声".由此可见,"新声韵"与传统诗词是"方枘圆凿",格格不入的.
米师佗
注册会员
UID 71884
精华
4
积分 293
帖子 77
威望 216 点
阅读权限 5
注册 2010-8-30
状态 离线
#149
发表于 2010-12-26 20:4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同上
(二)可以随便找两句合律的诗句试试:如"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用传统诗韵吟之,则抑扬起伏,节奏分明,完全符合平仄要求.若用普通话念,便无此效果.因为普通话语音不具备"仄高平低"的条件.再以"你我他'三字为例:"你我"二字,仄声,声调较高. "他"字平声,调低.用普通话念"你我他"三字, "他"字就是下不来.又以"台湾岛"三字为例:"台湾"平声,"岛"字仄声.用普通话念"台湾岛"三字, "岛"字就是上不去.网友可自行验证. "平仄声调对比差"不显著,甚至高低倒错,是"新声韵"不宜于格律诗词的关键所在.
林锐彬
金牌会员
UID 1470
精华
128
积分 7432
帖子 2603
威望 4817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5-14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150
发表于 2010-12-27 10:46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介绍有关声韵的论说
~~~文言的语音标准实际上只是一种书面的标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
读起来
会有不同的音值。就像现在不同方言的人说的普通话,也会是南腔北调一样。不同的是,普通话是一种口头实际语音,它有标准语音. 而切韵音系的统一只存在于书面。切韵的语音系统并不和唐人语音完全一致,切韵音系反映的是六朝书面语的音位系统。我国文人有以古为尊的传统,这样实践的结果,好处是保持了语音规范的相对统一,坏处是与日常口语脱节。但文言本身就是与口语脱节的,既然喜欢这一传统的诗歌体裁,就没有理由把它改成与传统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在现代汉语诸方言中,普通话是最不适于继承古典文学形式的语音系统。真要学习古典诗歌,最好先学一种接近古汉语语音的方言,比如闽方言、粤语、客家话。这此方言不仅完整地保存着入声的三套塞音韵尾,还保存着
文读系统
(尤以闽语、客家话为最),文读就是传统书音,它是最接近古汉语语音的。如无条件,学习吴语、赣语等亦可,就是北方话中的江淮官话或晋语也比普通话要好,因为它们保存有入声调。即使是入声已经消失的西南官话,还可以分辨出入声调。像从前有一部歌剧叫《洪湖赤卫队》,老的唱法中像“白”、“黑”、“北”等入声字的发音就与普通话明显不同(京剧的发音也是如此)。
~~~切韵音系是一种
音位系统
,它不规定具体的音值,只规定相对的音位。比如,“风”就是与“东”同韵(今普通话这二个字就不同韵)等等,不同的方言都可以按照这个系统来读,虽然各地的音值千差万别,但音位系统却是一致的。今天一些南方话中,依然保持着说话音与读书音两套系统,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切韵音系的性质。
~~~《切韵》的诞生,标志着文言语音系统的成熟与定型,并不仅仅是用于诗歌的押韵。直到民国时期的字典辞书,注音的标准依然是切韵音系。 这样就维护了汉语语音的相对稳定,使中国诗歌近两千年大致保持了音韵的稳定,使後人还能领略近两千年来的优秀作品的音韵之美。
~~~《切韵•序》: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
[
本帖最后由 林锐彬 于 2010-12-27 11:02 编辑
]
林锐彬
金牌会员
UID 1470
精华
128
积分 7432
帖子 2603
威望 4817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07-5-14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151
发表于 2011-1-7 10:2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谈声讨指责古声韵 学堂窝人
[中华诗词网-百家讲坛-栏目首席版主]
诗词的韵律美,是通过遵循格律要求来实现的,当然仅仅遵循格律要求还不够,而不遵循格律要求则肯定是无法实现的。
诗词的内涵美,或者说“心灵美”,则与格律没有必然联系。因此不能说抛开格律就美,或者说用新声韵就美得起来,遵循平水韵就会丢失。
作诗词曲,讲究格律就得选择依照有权威的工具书。“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应当说是
已被历史认定的权威的工具书,照这些工具书作,可以作出佳作,也已经得到历史认可
。当然也可能是劣作,不被人们看重甚至被视为垃 圾。如前所说,作品的好坏与格律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如果按这些工具书写作,起码格律上是不能认为其有什么不妥的。现在甚至将来的作者用这些工具书创作,都不应当被否定:因为他们遵从了权威的工具书,是有所本的。与思想保守或进步没有联系。
新声韵作诗词曲,也可以,“双轨制”也是认可的,但是否进步?现在很难判断。按新声韵作诗词曲,首先必须有比较完善的理论支撑,再就是必须有赖以遵循的权威的工具书。理论上,一二声作平声,三四声作仄声,虽也有反对意见,但基本上新声韵作者都是这样处理的,也许可能形成共识,但
轻声如何归类,实际变调如何处理
?还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看法。韵书,目前还没有权威性的。十四韵是中华诗词学会编订的,单位虽有一定的权威性,
成果却没有权威性
,新声韵作者大部分都持反对意见,这就出现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因此,很多作者在徘徊观望,等待权威工具书的出现。在其没有出现之前,暂时继续用平水等,即使新声韵权威工具书出现了,因观念的不同,仍然会有人继续使用古声韵。新声韵要有市场,首先要把有关问题逐步解决落实,靠声讨指责古声韵如何如何不好既无价值、也无说服力。
梦蝶翁
超白金会员
UID 4402
精华
81
积分 11223
帖子 4493
威望 669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2
状态 离线
#152
发表于 2011-3-1 18: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推到顶上去
胡子是假的,脸蛋是借的,心情文字是自己的。
分享到:
Facebook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152
8/8
‹‹
1
2
3
4
5
6
7
8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随笔南洋网
≡ 随笔南洋论坛 ≡
> 时事沙龙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现代诗歌
> 小说戏剧
> 长篇连载
> 清水茶馆
> 影视聚焦
> 娱乐速递
> 狮城家园
> 财经专栏
> 房产家居
> 爱车一族
> 陪读社区
> 以法论道
> 摄影天地
> 旅游专栏
> 自驾游-自驾乐
> 原创精华
> 南洋古今
> 情感绿洲
> 有缘同行
> 菁菁校园
> 咬文嚼字
> 每日英语
> 留学生活
> 美食坐标
> 美食店家好介绍
> 折扣特价大比拼
> 周末大食会
≡ 南洋文化园地 ≡
> 狮城消息站
> 南洋艺术学院
> 新加坡华乐团
> 国大文化沙龙
> 新智读书会
> 第三代读书会
> 拉丁马士读书会
> 茶渊读书会
> 狮城书画专栏
> 古董艺术品收藏
≡ 南洋企业园地 ≡
> 创新创业论坛
> 中小企业论坛
> 企业动态分享
≡ 广而告之 ≡
> 广告通栏
> 旅游机票
> 找房租房
> 求职招聘
≡ 随笔南洋社区 ≡
> 社区新闻
> 专辑收藏
> 奥运专辑
> 残奥专辑
> 汶川地震诗文特辑
> 老兵专栏
> 校友会专栏
> 上海大学
> 华中理工
> 清华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华中师大
> 南京大学
> 上海交大
> 中山大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郑州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安交大
> 北邮专栏
> 暨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浙江大学
> 新加坡管理大学
> 北航专栏
> 福建师大
> 同济大学
> 华东师大
> 南洋理工大学
> 北京师大
> 中国科技大学
> 建议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1-4-15 16:12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18382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