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内山 于 2009-2-16 09:31 发表
村夫这一帖写的深刻......, 尤其是这个问题. 改革开放, 包产到户, 是有它的优势....., 但有没有劣势呢?
大家都成了农业个体户了......农村水利, 谁管? 谁又能管的了......?
其实,我是看到了很多去过旱灾灾区网友贴出来的见闻,有感而发。
改革开放伊始,我和朋友们就讨论过这些问题——
集体化和私有化的生产效率。
当时可以看到的就是,很多大型的农业机械(如履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被封存了,因为无法使用。
我想,所有的人都知道,集体作业的工作效率显然大于个人作业。
但人民公社后期,社员的“动力”没有了,变得懒惰吃大锅饭,影响了生产效率。
“包产到户”之后,为自己干,干劲十足,效率变得很高。
一反一正,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很多。
不过,农田基础设施,算是彻底地完蛋了,谁管呢?
于是,就吃老本。终于到了这一天,没有本钱可吃了。
就成了酱紫。
这里还要纳闷一下:
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有钱了,怎么农田基础设施却烂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