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李拾荒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922
精华 13
积分 1722
帖子 694
威望 102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3-1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5-1 19:3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卖字岂为稻粱谋

卖字岂为稻粱谋





    那一天,我正忙着包扎两个砚台,是一位常到我书店盘膝对坐,为我指点迷津,解经释禅的云游大师几天前定购的;另外还选了两幅楷书,一幅是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另一幅是诗仙李太白的《与韩荆州朝宗书》。大师所藏书画颇丰,都是当代与近代宦海与书画界名家所赠墨宝,这回特地遣了他一位俗家弟子前来取砚,装在乌黑木匣中的雕砚,沉甸甸的比砖头还重。

    一边包扎,一边百感交集。想到自身:卖字沦为稻粱谋,万般无奈千縷愁,可叹世人多庸碌,不识凡间有砚香。真是回首怅然,欲语还休,想起这二十多年来在文字阵中庸庸碌碌,年少时那股文坛青云大志早已随岁月的飞逝而消沉殆尽。

    正在冥思遐想中,竟然没有注意到旁边还站立了几个十五六岁的学子,其中一个好奇地问道:“请问刚才你包扎的那黑黑的石头是什么?干什么用的?”

    “哦——这种石头是用来写字的。”

    “写字?!”另一个睁大眼睛蛮感兴趣地又接道:“我还以为是古董哩。”

    “这不是一种普通的石头,它叫着砚,烟颜演燕的砚。”我平心静气地说道。

    “砚……”那学子还喃喃地念了几遍。“这东西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你刚才说是用来写字的,怎样用法呢?”

    “喏——”我指着玻璃架那个“五蝠盘龙”的黑雕砚说道:“那凹下去的部分叫着砚池,是盛水用的,然后用一种叫着墨的东西在砚池中蘸些水慢慢地磨,然后再用一种叫着毛笔的东西蘸着这些磨出来的黑汁,然后卷起衣袖,凝神屏气,写在一种叫着宣纸的东西上,然后裱起来,就是一幅幅挂在你们背后的那些东西了。”我一口气,一连用了几个“然后”和“东西”,深怕这些学子听不懂,他们倒听得津津有味哩。

    “Oh, I see.”一个说道。

    “Very funny!”另一个接道。

    取砚的人早已走了,学子翻翻字画也走了,我也舒了一口气。像这类“Very funny”的事情以后遇得多了,倒也一点不觉得funny了。

     “墨砚”呀“墨砚”,“笔洗”呀“笔洗”,那是什么碗糕?何物“九宫格”?什么是“五百斤油”?至于什么“鸡狼毫”、“大京提”更甭说了,这些东西是那么的陌生,陌生的就像我那最喜欢吃猪牛扒,但从没见过猪和牛的小闺女一样,有一天在市场的肉摊旁,看到倒挂在铁钩上的猪头和牛排,又好奇又惊惧似的。不识墨砚为何物?从前也曾为此悲哀和难过一阵子,如今早已哀莫大如心死,也不知悲哀为何物了。

    由砚香,目睹自己的文化,想到那些“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比比皆是,想到自己也有这么的一天,为执着,也为五斗米折腰,天天与诗书字画为伍,每天在形形色色的顾客面前“唐诗宋词”一番,怡然自乐自不在话下。尘世间毕竟还有“有心人”欣赏砚香,为这古文化艺术陶醉。由这砚香所散发出来的千古光辉,到今天,还依然为人如宝似的收藏,为她痴,为她醉。滚滚长江东逝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封侯赐爵视等闲,唯有功罪载千秋。这恒古光辉,虽然没有那些爵侯王公将相的神气多噱头,但在人文精神上,是那些千秋功罪者所永远也领略不到的那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虽时不予兮,偶尔午夜梦回,梦到她的遇人不淑,不受抬举,血脉奔腾,徒增唏嘘,又不免平添清泪两行,端的是万般无奈千縷愁;罢,罢,罢。

    说到这砚香所散发出来的恒古光辉,千变万化,直射斗牛。有的迅如惊鸿,难得一瞥;有的矫若游龙,吟声不绝;其磅礴之处,如盘古开天辟地;其稳健处,有如泰山石敢当。忽而惊雷动岳,走石飞沙,鬼号神泣。潇洒挥袖间,宛如天马行空,但见云烟飘逸;雄迈处更似惊涛拍岸,万兽奔腾,令人心摇神驰。其中一景一物,字里行间,暗藏精义,有集天地之正气,山川江河之美哉壮哉;更有道尽人间疾苦,兴亡之痛,怅怅然有族魂独吟江畔。直上青云揽日月,欲填东海洗乾坤,忘却人间五斗米,杨柳岸,晓风残月,且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如此胸怀,如此境界,岂是那种商贾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宦海浮沉的庸庸碌碌之辈所能心领神会之一二。

    虽然一半为执着,一半为稻粱谋与文字书画结缘,说句实在话,交易倒是其次,正如《中国文物世界》主编郭良惠女士所说的:“是你的,它始终属于你,那是缘分,不是你的,不可强求。”好像上个月,在铺头被人“捧”走了一尊古人物陶塑,友人说,最好报警,我却一笑置之,承蒙错爱,试看这人生的大舞台,何尝不是“捧”来又“捧”去,早已释然了。对于书画,讲的也是一个缘字,一无噱头,二与民生大计无关,端的是野鹤闲云,只求三两同好知音,爱这民族千年光辉,若蒙高人异士不吝给予指点品论,更是人生一大快事,夫复何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幅苏东坡的《水调歌头》,笔势偏柔;这幅《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气呵成。这撇收笔太匆,略嫌仓促。此字真是神来之笔,左详右端,不知落笔何处,好字,好字!这幅张继的《枫桥夜泊》和那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好,意境好,配上行草,最适合立轴挂书房。这幅指书,当真是鬼斧神工,乃九十岁老人的《咏梅》,堪称一绝。这幅《满江红》,雄浑有力,可惜出现两个漏字,诚美中之瑕。这幅墨色过沉,有心烦意燥之像………..。一边吟哦一边指指点点,忽而惊叹,忽而凝神沉思不语,在啧啧声中,可以消磨大半天。

     “李先生,有新的字画到,记得通知我一声。”一位姓简的,前后向我又买又裱了十多二十幅字画的年轻人,临走时总不忘吩咐道。

     “一定,一定。”说真的,这年头,这世道,像简先生如此醉心于这饥既不能食,寒不能蔽体的书法艺术的年轻人,委实太少了。

    有人说,书生论政,不免纸上谈兵,易沦为装腔作势,千万认不得真,且说宦海仕途咱心知肚明,一来心如止水二来不是这种料,但对于书画,我却颇为认真的,最糟的是,常有一种“若有所失”的心态。如数月前,那六张大中堂直书,诸葛武侯的《前出师表》狂草,被一位珠宝行的经理认购了去,此书气势如虹,铁笔银钩,笔走龙蛇,全篇无一漏字和败笔,吾师刘拙庵一再强调,不可低价出让,如今想起这幅字,依然恋恋不忘,怅然若失。有一位姓黄的老先生定了附上题款,也是诸葛武侯的《出师表》行草,1300余字计12张3尺乘6尺宣纸,更见气势非凡,也真难为了刘孟梓老师,千山万水,行舟赶路到成都买纸笔。黄先生那天来拿字画,还有两位老先生随行,三个人,逐张逐句逐字,从头到尾,用家乡闽南话吟哦,我在一旁听得心醉神驰,试问人生有几回,能有如此境遇呢?黄老先生把字画带走了,那种“若有所失”的感觉又油然而生,此中滋味,真不可与外人道哉。

    走笔至此,往事如烟,历历在目,已是更深时刻,推窗远眺,极目苍穹,但见天的一角,迷蒙中忽见残星点点。星光虽然微弱残疏,但那闪闪的微光,却是标志着一个民族的千秋永恒。


(曾载《联合早报》文艺副刊)





顶部
xuefeiyang (雪飞扬)
特邀会员1
Rank: 2Rank: 2


UID 14742
精华 3
积分 894
帖子 394
威望 499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8-1-31
来自 莱佛士初级学院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5-1 20:2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好文章.没有什么可评论的.

您都已经说尽了.




慈恩塔下题名处.
十七人中最少年.

顶部
丛卉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2556
精华 16
积分 4330
帖子 2012
威望 2307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7-8-1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5-2 00:4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古典情怀,原应执着

星光闪闪月色迷蒙,古典意境近尾声。。。。。。

一纸叹息,满怀眷恋。

那日有幸见到曾广纬先生现场挥毫,笔墨纸砚,篆刻印章,心间忽然就感动难收。

还有林锐彬先生《望舒居吟稿》,每阅必感慨-------------

古典情怀,原应执着。

拜读,问好。
顶部
李拾荒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922
精华 13
积分 1722
帖子 694
威望 102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3-1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5-3 00:1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笔墨春秋 千古传颂

问候先生,先生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纵观我中国上下五千年,不管兴亡事,成王败寇,换代改朝,俱往矣;唯有文采风流,青史砚迹,笔墨春秋,千古传颂。




顶部
逸敏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13959
精华 5
积分 2030
帖子 947
威望 1082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1-2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5-5 11:2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化时间阅读此文章是多么的值得!
中外古今,包罗万象。佳句层出不穷,胸怀不同一般,很多人呻吟于个人的痛苦,倾诉自己的愁怨,无论句子多优美,境界何以相提并论。感慨中华文化的式微,中西文化的撞击,一字盖英雄。
顶部
李拾荒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922
精华 13
积分 1722
帖子 694
威望 102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3-1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5-6 09:34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2 xuefeiyang 的帖子

问好先生,多谢先生雅鉴,握手。




顶部
李拾荒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922
精华 13
积分 1722
帖子 694
威望 102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3-1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5-6 09:43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5 逸敏 的帖子

“化时间阅读此文章是多么的值得!
中外古今,包罗万象。佳句层出不穷,胸怀不同一般,很多人呻吟于个人的痛苦,倾诉自己的愁怨,无论句子多优美,境界何以相提并论。感慨中华文化的式微,中西文化的撞击,一字盖英雄。”
谢赏析,再叙。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9-30 04:33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3871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