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标题: 新加坡华乐团与华乐..之我见----一场文化论战?
内山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9
精华 47
积分 21758
帖子 10506
威望 11155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0-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0:59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可是在本地生活过的朋友......谁不知道2个华文电视频道, 3家华文报纸, 6-7家华文杂志的真实情况.....以及每年出版的几十本华文新书究竟能买出去几本?

这种喜欢拿数据来狡辩(唬弄外人)的手法.......我想大家都能猜到 他是谁了吧?

QUOTE:
一个华乐团,保守人数也有50-60人,这意味着,200多个华乐团的话,新加坡参与华乐演奏的至少1万2000人,这使得只有不到400万常住人口的新加坡,成为了华乐最普及的国家。





顶部
冷风细雨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38856
精华 26
积分 10530
帖子 5000
威望 543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9-1-15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1:0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内山 于 2009-9-14 10:59 发表
可是在本地生活过的朋友......谁不知道2个华文电视频道, 3家华文报纸, 6-7家华文杂志的真实情况.....以及每年出版的几十本华文新书究竟能买出去几本?

这种喜欢拿数据来狡辩(唬弄外人)的手法.......我想大家都能猜到 他是谁了吧?

新加坡的报纸,中文电视频道的中文水准有限。可能会有人用数据来反驳我。不过没关系,我没有什么数据就是个人的观感。大家有空去新加坡最普及的“书店”大众(POPULAR),就知道新加坡的中文书的市场是什么样的。
顶部
内山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9
精华 47
积分 21758
帖子 10506
威望 11155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0-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1:2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澄清一下......我前面提到的那个例子, 或许...可能有误导.

我不是说那件事跟焚琴有关......而是觉得, 焚琴显然是"外人", 容易被某些这样那样的数据所迷惑.....所以提个醒而已.




顶部
内山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9
精华 47
积分 21758
帖子 10506
威望 11155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0-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1:41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为什么说焚琴是"外人"



QUOTE:
原帖由 焚琴煮鹤 于 2009-9-14 10:05 发表

民乐从来就不是一个让人发大财的行业,最好的二胡演奏家阿炳流落街头,每当听到《二泉映月》都会被乐曲中的悲伤打动。如今这些艺术家在音乐厅里为大家表演,本身就说明华乐的发展壮大以及政府的重视和投资。

焚琴用"流落街头"的阿炳, 来证明.....现在的艺术家能在音乐厅里表演, 说明了华乐的发展和壮大......

这个例子, 我认为非常不妥......(当然, 对于一个华乐的"外人" 则情有可原).

为什么不妥呢? 因为在华乐界谁都知道......阿炳并不是艺术家流落街头的例子. 因为阿炳原本就是"民间音乐家", 或"街头艺人". 生于清光绪年间的他....22岁父亲去世, 34岁双目失明, 为谋生计, 他走上街头, 用二胡自编自唱.

阿炳之所以成名, 是因为他的《二泉映月》在解放后获得新生.....被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发掘和保存, 成为人所众知的华乐名曲......(阿炳本人在1950去世, 并不知道后来这一切)

这个例子能说明什么呢? 唯一能说明的是"新中国对华乐或民间音乐的发掘和重视". 能用来说明, 过去的音乐家比较惨, 现在的音乐家比较幸福吗? 好像不能吧.......

除非你能证明, 现在没有街头艺人, 只要是在街上拉二胡的, 都会被请进音乐厅.....




顶部
内山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9
精华 47
积分 21758
帖子 10506
威望 11155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0-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1:5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焚琴煮鹤 于 2009-9-14 10:05 发表
在新加坡,我家旁边的民众联络所光是开办的古筝和二胡的授课班就有十几个班次,而小提琴钢琴和吉他全部西洋乐器的班次是少于古筝和二胡等华乐的,华乐平均每堂课的课时费大于等于十元,作为小组授课从授课费来说是高于吉他这样的西洋乐器的。这些学费可都是人们自掏腰包的。

另外还有这一段.......焚琴说的都是事实, 但能说明什么呢? 华乐很被新加坡家长重视吗?

新加坡的家长为什么舍得化钱让孩子去学乐器? 其实这里的家长都知道.....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是考中学的时候, 有这类专长的学生是可以被名校优先录取的.  

另外.....新加坡的家长都比较怕输. 别人学, 我也学......学不起钢琴, 小提琴, 学个笛子, 二胡还是可以的. 这是很多人选择学华乐的心态.......所以那些孩子, 学了也是白学......根本不是在培养兴趣和艺术修养. 最讽刺的是, 学生一旦对华乐发生了兴趣, 你再看看家长们的反应......他们会鼓励还是反对? 他们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音乐家, 还是医生和律师?




顶部
六七七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4490
精华 0
积分 39
帖子 18
威望 21 点
阅读权限 3
注册 2008-5-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3:59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107 阿牛 的帖子

英雄救美

(一)

大家讨论时请对准焦点。

邹璐小姐的说法是,(1)我国华乐已从鼎盛的七八十年代,走向没落,日薄西山。(2)观众/搞华乐的,只剩下夕阳老者,年轻人都不见了!

黄伟光先生的说法,与邹璐小姐的刚好相反。他说,今天新加坡的华乐的确是一个奇迹。他也看到院校里的华乐活动的蓬勃发展。(我们院校里的音乐活动展现了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产生了无数音乐水平极高包括铜乐、华乐、弦乐以及合唱的金牌团队,为音乐专业队伍提注入补充的新血。)。

如果大家都赞成黄伟光先生的看法,那么,这次的争论就有了结论,邹璐以上两个说法,皆与事实相违。

(二)

黄伟光先生在文中有这么一段话:“可是,当这些热情洋溢的学生一离开学校而踏入社会时,马上就面对工作的压力和生活负担所带来的冲击。在拼命赚钱立业的同时是年轻人恋爱的开始,接着是谈婚论嫁的踏上红地毯,买车买房子。然后,还得遵从国家的指示多多生育,生活费的预算表里又增添了许多压力沉重的项目。

“因此,在25到50岁的这段岁月里,大部分不走音乐专业而曾经是院校音乐活动的中坚分子,都选择把音乐艺术放在一边,日夜的为生活打拼,加上各有关方面能够提供让这些爱好音乐者在民间活动的条件有限,造成许多年轻人无法或者不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这些看起来没有经济效益的业余音乐活动。



在这次论争中,在随笔网不断积极发言,企图指出我国华乐有这种那种问题的,和邹璐小姐同样充满人文关怀的韩山元先生,一听之下,大喜过望,马上说:“黄伟光先生所讲的正是我对新加坡的华乐乃至整个艺术界的现状与前景不敢盲目乐观的事实根据。”

他前此说过:“学校的华乐团的确不少,可是大家有注意到吗?这些华乐团的成员在毕业离开学校之后,究竟有多少人继续搞华乐?”

其实,这种说法大有问题。

学校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体育课,也举办运动会,试问有多少人离校后会成为专业运动员,或参加业余球队。

体育与美育都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成效可以简单量化吗?

政府近年来对文化艺术推动的努力,有目共睹。

我国建国之初,比较专注解决“柴米油盐”的问题 ,近年来经济比较充裕,行有余力 ,努力发展“琴棋书画”,投下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实虽然离愿景尚远,不过也并非完全不见成绩。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在别人努力耕耘的时候,旁边常有人爱说一些不冷不热的话。

引迸外地人材,无可争议的,是提高本地艺的良方。

韩山元有这样的观察:“我国政府一些高官似乎有这么一个观念:只要肯花钱,还怕没有艺术家来吗?一流的艺术作品我们也可以用巨款去买呀,新加坡现在有的是钱。恕我直言,这是一种暴发户心态。”

敢批评高官,实在是很英勇的行为。新加坡人称这类人物为“ Hero”。年纪比较大的,我们就称之为“老 HERO”。

[ 本帖最后由 六七七 于 2009-9-15 16:09 编辑 ]
顶部
德下花园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30777
精华 6
积分 3887
帖子 1624
威望 2242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9-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4: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焚琴煮鹤 于 2009-9-14 02:05 发表

我不知道你说的后面是第几排,我就坐在后面左边,我的后面大概还有几排,上半场我特地前后左右看了一下,基本,满员,没看到空座,下半场也没有注意到有空座位,也许我没有看到。

您真在场,座在后面左边?下半场,有二三十个学生在演奏间隙集体离场您没有看到吗?
顶部
内山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9
精华 47
积分 21758
帖子 10506
威望 11155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0-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4:3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六七七 于 2009-9-14 13:59 发表
英雄救美
......
敢批评高官,实在是很英勇的行为。新加坡人称这类人物为“ Hero”。年纪比较大的,我们就称之为“老 HERO”。

我看这位老兄.....最想说的无非是这两句吧......

马甲的本事......怎么就这两招呢? 没有一点创新的吗?




顶部
内山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9
精华 47
积分 21758
帖子 10506
威望 11155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0-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4:52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27 六七七 的帖子

体育与美育都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环节,其成效可以简单量化吗?

对不起, 正是钱子敏企图简单量化....说, 新加坡造就了1万多华乐人才.....所以....新加坡是华乐最普及的国家!

政府近年来对文化艺术推动的努力,有目共睹。

这点....有人否定过吗? 可问题是, 政府推动的结果已经尽善尽美了? 不需要批评, 和进步了吗?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在别人努力耕耘的时候,旁边常有人爱说一些不冷不热的话。

爱说不冷不热的话? 不知道....什么老HERO之类的, 算是什么话? 您批评的是自己吗? (先赞一个.....自我批评是很重要的.)

引迸外地人材,无可争议的,是提高本地艺的良方。

请问....谁争议过这个啦?

本地人才不够......引进外地人才当然是良方.

但请某些人不要在华乐团一半的演奏家需要靠引进的时候....还沾沾自喜说, 新加坡培养本地人才已经取得什么什么成就.




顶部
六七七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4490
精华 0
积分 39
帖子 18
威望 21 点
阅读权限 3
注册 2008-5-28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6:51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129 内山 的帖子

语言天才

这位吴先生相信就是那种语言天才,精通“人话、鬼话、新加坡话、中国话”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里流利运用。在花香的时候,还会鸟语啾啾。

有人告诉我,有一个样子很像内山的人,在联合早报写文章,说新加坡华乐团是新加坡的软实力。

他曾报导,“一首经典的春节序曲,奏出了狮城迎春的气息。1月16日晚,新加坡华乐团与新传媒958城市频道联合呈献了一场精彩的音乐会。包括华乐团赞助人李显龙在内的800多名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

“这场成功的音乐会,也使本地听众一饱耳福。从音乐会后大排长龙的簽名队伍和久久不能散去的人溯,可见一斑。”

“笔者认为,华乐团应该考虑,把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的新春音乐会,打造成为每年一度的传统迎春节目,及华人世界年度顶紁的音乐盛会。就如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般,让它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


我打死也不相信他的话,这和内山在随笔网上发言的恣态口气,大不相同,简直是截然相反。

[ 本帖最后由 六七七 于 2009-9-14 16:59 编辑 ]
顶部
whocare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6063
精华 1
积分 71
帖子 28
威望 43 点
阅读权限 3
注册 2008-6-20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7:34  资料 短消息 
唉,内山这种双面人,的确让人爱恨交加阿。。。
顶部
内山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9
精华 47
积分 21758
帖子 10506
威望 11155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0-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7:3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六七七 于 2009-9-14 16:51 发表
语言天才

这位吴先生相信就是那种语言天才,精通“人话、鬼话、新加坡话、中国话” 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里流利运用。在花香的时候,还会鸟语啾啾。

有人告诉我,有一个样子很像内山的人,在联合早报写文章, ...

原来吴大地先生还精通鬼话呀? 好奇, 您咋知道的.....? 也是有人告诉你的吗?

我看, 您也确实挺有语言天才的.....应该不会比吴先生差.

不过, 早就跟您说了.....辩论就辩论, 请多谈谈观点, 少议论是非, 至于鬼话....咱就更没兴趣了. 你自己YY好了.....




顶部
内山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9
精华 47
积分 21758
帖子 10506
威望 11155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6-10-16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7:45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whocare 于 2009-9-14 17:34 发表
唉,内山这种双面人,的确让人爱恨交加阿。。。

哦.....又来一位陌生的朋友. 您跟我很熟吗?

如果没有新的观点......我就不陪马甲玩了.




顶部
whocare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26063
精华 1
积分 71
帖子 28
威望 43 点
阅读权限 3
注册 2008-6-20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14 17:48  资料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内山 于 2009-9-14 17:45 发表


哦.....又来一位陌生的朋友. 您跟我很熟吗?

如果没有新的观点......我就不陪马甲玩了.

彼此,彼此啊。。。

大家都穿马甲,何谓谁陪谁呢???

[ 本帖最后由 whocare 于 2009-9-14 17:51 编辑 ]
顶部
xhxie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20343
精华 9
积分 827
帖子 345
威望 482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8-4-17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09-9-22 21: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大家都消消气,每人买张票去新加坡大会堂看华乐,好不?

[ 本帖最后由 xhxie 于 2009-9-22 21:40 编辑 ]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10-4 00:06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607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