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SG00001 于 10/2/09 16:37 发表
这等智商就别在这里胡闹了。
民国时期,只有孙中山是权威,共产党只是假借追随孙中山,去推翻孙中山所创立的民主制度,建立一个专制制度。你总不得说,一个人当面说支持你,而暗地里却完全反对你,这叫对你的 ...
澄清几点:
1。无论民主或是专制都是靠人来执行的。一个制度无论理论分析优略,其效果要靠人来完成。
2。孙中山是个理想主义者,但他并不是一个有行政能力的人。宋教仁是有宪政理论的,但他的宪政也未能完成就被暗杀了(我总以为这是中国历史最大遗憾之一,虽然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很少,另一个是李自成灭明进京)。而且,很难讲从骨子里,孙中山是一个民主主义者,请看历史上黄兴为什么在发动二次革命时和以后与孙中山发生的激烈冲突。为什么孙中山并没有坚持民主自由理念,宪政制度,而要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又组建中国革命党,为党员分级,要他们宣誓对自己的以死效忠。就算孙中山本人得以机会真正治理国家,中国也未必能真正走向民主,更不要将蒋介石了。
3。中华民国在大陆从来没能实现真正的民主,毛泽东称之为“旧民主主义”时期,而毛泽东也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的方案。以期达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必备条件。
4。要清醒看到历史的复杂和曲折。孙中山为什么让位于袁世凯,是因为当时的民主志士黄兴,包括汪精卫,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不愿意内战,故有南北议和。他们有幼稚的地方,但也反映出他们在民族大业面前的利益取舍。这点值得学习。
5。任何社会制度都是个实践的产物,对不同制度作理性的分析是好的,但这和“空想社会主义”一样无法实现,而“国家专政”却使得共产主义得以在“由封建社会正在过渡到工业社会”的俄国中国得以实现的原因。
6。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是心理发展并没有因经济贸易而环球化,反而有“自身种族自然属性”的趋向。民族主义进一步抬头。在这种大前提下,仅仅因为不赞成制度而坚持否定自己的国家是越来越没有市场的。
7。通往自由民主的路不止一条,选择什么道路要看内部和外部的条件。经济和政治上的改革,究竟孰先孰后,中国俄国在不同的顺序上作着探索,结果如何,有目共睹,未来发展有待观察。
8。民主的显著缺点不是行政能力而是行政效率,在议会各方利益角逐下,相对困难作出决断,这对避免大的失误上是好的,但也延迟了效率。集权处理行政很有效率,但如果出现大的失误,很难挽回。因为决策不民主监督不健全。现实社会并不像理论推断的,民主能避免腐败,从陈水扁案和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的实际情况,民主可以适当抑制腐败,有问题可以揭露出来,但无法避免,而且处理起来太费周折。
9。要认真考察为什么在计算机网络如此发达,市场信息反馈如此迅捷的情况下,还会爆发金融危机,是否资本主义民主也有其缺陷,是否空想社会主义家,和马克思早期批判的问题还在,无法根除。
历史是实际的发生,不应该也很难假设。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规律,过多的基于理想主义的干预是好是坏,仍有讨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