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有幸在天涯看到这样的文章论述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1-04-01 10:45:40 回复
这首《蝶恋花》词是李清照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由青州至莱州途中,在昌乐县驿馆中寄姐妹所作。事实上,词人不仅为思念情同手足的姊妹们肝肠寸断,更为莱州之行忧心忡忡。
李清照、赵明诚夫妇自大观元年(1107 年)起,屏居青州十年。此后,赵明诚有三年时间在外任职,并未携妻前往。李清照就写了一首题作《凤凰台上忆吹萧》的词,以寄托她愿象当年萧史和弄玉那样,与丈夫相伴在一起。又把送别的《阳关》曲唱了又唱,希望他能留下来。但都没能如愿。此后,她倍尝独守空房(即“烟锁秦楼”)之苦,青州的姊妹们陪伴或经常去看望她、安慰她。她们大多都是一些识文断字的年轻女孩子,愿意和李清照这样有才识的女性交往。她们一起谈天说地,并结成诗社,分韵作诗。如李清照就有一首诗《《分得知字》,就是以“知”字为韵:
“学语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
“学语”一词在另一选本《彤管遗编》中作“学诗”,可知李清照学诗三十年,写些诗时应为三十多岁,正是在青州屏居期间。“缄口”指闭口不语。“相逢说项斯”,项斯是唐朝时江东人,字子迁,其初未成名之时,以诗卷谒杨敬之,杨爱其才,赠诗曰:“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项斯由此声名一振,擢上第。后来“说项”成为典故。
这首诗里,李清照和姐妹们分韵作诗,说自己学习作诗三十年了。平生不愿为人所知。但是这些闺中的好姐妹们却对自己过于推崇,到处传扬。可见她的闺中生活象《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姐妹们一样,情趣高雅,多姿多彩。
也许是姐妹们知道了李清照的遭遇,纷纷鼓励和支持她保卫属于自己的爱情.于是,她孤身走上了赴莱州寻找丈夫之路。而当她离开相伴已久的姐妹们,独居驿馆听雨时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凄凉。词中所云“人道山长山又断”,也喻指前途未卜,心境苍茫。
李清照在写下这首《蝶恋花》词不久,于宣和三年八月十日到达赵明诚任职的莱州郡。然而她没有料想到的是,想象中和丈夫象过去那样欢聚一室、饮酒作诗的生活并没有出现,自己竟然受到了冷遇。
到达莱州后,李清照曾经写过一首《感怀》诗。诗前有一篇很短的小序:“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意思是说,宣和三年八月十月来到莱州以后,我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这里一无所有。看到茶几上有一本《礼部韵略》,就随手翻开,以正好看到的子字为韵,写下这首诗。诗云: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竟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知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这间屋子窗户残破,桌椅陈旧失修。室内冷冷清清,书籍字画一应俱无。我真像当年三国时兵败的袁术袁公路一样走投无路。人们都是因为追求荣华富贵才会放弃自在的乡间生活,终日为那些琐碎俗事四处奔波。如今我待在这个小屋里孤单无依,百无聊赖,只好关门枯坐,写写诗聊以排遣内心的寂寞。谁能说我没有朋友陪伴呢?我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子虚先生,一个是乌有先生,合起来就是子虚乌有,什么都没有。
这首诗读之令人感到十分萧索寂寥。“青州从事孔方君”、“乌有先生子虚子”这两句分别借用苏轼一首题作《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间之》的诗。据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东坡居惠,广守月债酒六壶,吏尝跌而亡之。坡以诗谢曰:‘不谓青州六从事,翻作乌有一先生’”。 “青州从事”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说桓温手下有一主簿,擅长辨别酒的优劣,酒好就称其为“青州从事”,酒不好就称为“平原督邮”,因此这里的“青州从事”代指酒。“孔方兄”指代古时铜钱。这里“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应是对丈夫借忙于应酬,终日在外,对自己不管不顾的怨意。后面的“燕寝”,原指帝王休息安寝的一种所在。按周制王有六寝,一是与王后对应的正寝,余五寝分别与夫人、世妇、嫔、妻、妾相对应,统称燕寝。“燕寝凝香有佳思”,这里可能是指作为正妻(等于王后)应享有正寝的她,却遭到冷落而闭门作诗以自娱。
显然,从这首诗中可知,李清照的到来让夫君赵明诚多少感到了意外。他或许是忙于公务,或许是感到意外而心有不豫。总之,本应作为正室的妻子李清照却被临时安置在驿馆,粗茶淡饭,陋室寒窗,与子虚乌有为伴,让她难以忍受。“乌有先生子虚子”,是一无所有的意思,可见她的冷落孤单与寂寥。
看到这里,我感到有些不解:就算赵明诚再忙,夫妻二人在异地聚首总是一桩幸事,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让如此冷落发妻。曾几何时,李清照与赵明诚在人们眼里是天作之合。夫妻之间是那样志同道合,琴瑟和谐,小日子过得比蜜还甜。然而转眼间情份就变得就如此寡淡。难道夫妻感情真的如此脆弱?一朝变脸竟如此令人齿寒心冷。
年少时,我们曾经读过太多的爱情童话,才子佳人,王子公主,总是历尽波折终能柳暗花明,双宿双飞。总是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总能如孟光梁鸿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爱到地老天荒。然而,透过历史烟云看清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的真实故事终才明白,起初的两情相悦总是美好的,然而一地鸡毛的日常琐屑也造就了纷争烦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的,人生永远只如初次相见那该有多好。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和倾情。青春年少时的神采飞扬,眼波才动的妩媚,春情萌发之初的心动,那些曾经美好的憧憬和梦想,都会在时光的流转中渐渐远去。那曾经一见钟情的感动,曾经“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涩,那斜簪花朵让郎猜的甜美,那些美好与真情难道只能定格在回忆中吗?
难道那个曾经对她痴恋情浓的夫君已转身而去?难道那段美好的日子已如水逝去,如今只留下一个依稀远去的苍凉背影?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20 08:16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