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南洋网



 
标题: [诗歌] 七绝 读李清照词评有感
明月如心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84447
精华 18
积分 1938
帖子 787
威望 114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19 21: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七绝 读李清照词评有感

芳名有幸留青史,心事无知许如此。
伫倚东风幽怨深,深深愁入子虚子。






[ 本帖最后由 明月如心 于 2011-4-20 11:08 编辑 ]
顶部
明月如心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84447
精华 18
积分 1938
帖子 787
威望 114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19 21:2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1-03-30 12:09:36  回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读词的感觉常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被词的语言与词境的优美所打动,如花间词人温庭筠就有许多词藻华丽、意境优雅的词作。另一种是被词本身的情感力量所打动。这首词就应是属于后一种。
  这首词作于夫君赵明诚离家远赴莱州、缁州任职,李清照一人独居青州。细读这首词,常常感到一种入骨的缠绵和忧伤。不仅仅是词的开篇就有失落与离愁情绪与意象的铺陈和渲染,词中更多的是一种幽幽咽咽的悲怨与缠绵。清人陈焯评说:“此种笔墨,不减柳永、晏几道,而清俊疏朗过之。婉转曲折,余韵尤胜。”此词称得上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
  应当说,这首词写的是在夫君即将远行前送别时那一刻的心理感受:离别前的一夜缠绵,说了多少知心话、倾吐了多少离愁别怨,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女子慵懒地梳头模样,以及心灰意冷的情绪,已经说明夫君已是非走不可。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女子心中有着千般委屈和怨苦,却是欲说还休。可是为什么不说出来呢?她的人近来也清瘦了,她说了这与病和酒无关,也与这秋天的季节无关。那么,就只与人有关,与夫君有关,与他执意要走、无视她的心理感受和委屈有关。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女子只好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总之是一去不回头了。她只得随他去了。“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她今后的日子注定要在思念与寂寞中渡过。词中这些近乎直白的词句都是一个深闺女子心中万种幽怨的独白与倾诉,甚至还有些生气的怨嗔。
  这首词似乎在某些方面与李清照其他表现送别离情的词不同。它具有一种来自现实婚姻生活本身的情感力量。那种情绪氛围,那种怨嗔与叹息,那种曲曲折折的心事诉说,都仿佛与“为赋新词强说愁”完全不同。它的情感表达方式可谓绵密细腻,哀怨缠绵。唐圭璋先生评价这首词:“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
  所以,李清照的词打动我们的地方就往往体现在这里:这些词与她的生活、与她的情感,与她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她的每一首词都仿佛是一段内心的独白,一篇私密的情感日记,透露着一种真诚与深情。
  据不少学者研究,在李清照和赵明诚婚后近十几年时间里,感情生活并非没有出现波折。曾在百家讲坛开讲李清照的康震教授就分析过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他从“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两个典故中品出了另一番味道。他说,在“烟锁秦楼”的典故中,弄玉与萧史双宿双飞。但现实生活中,李清照却没有能够与赵明诚一起飞走,飞到赵明诚的身边。赵明诚为何不带着家属去呢?此时不管赵明诚到哪里做官应该可以携带家眷。在李清照看来,她和丈夫应该像传说中的弄玉萧史夫妇一样随凤飞升,但赵明诚却偏偏要她留在青州。李清照其实可算作一位比较有个性、有思想的知识女性,在这个问题上对夫君的做法是有些怨意的。李清照在词中说:“多少事、欲说还休”,想必这也是她想说而不好启齿的心事之一。
  在“武陵人远”的典故中,那刘阮三人离家迷路后,便与天台山洞中的仙女生活了半年时间。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的赵明诚是否有相同的境遇?在词的结尾,她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只是在凝望流水的一瞬间,又平添了一段新的忧愁。这新的忧愁到底又是什么呢?她与赵明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武陵人远”和“烟锁秦楼”这两个典故都是人间与仙境之别,有种“人间天上两茫茫”的苍凉茫然之感,甚至隐隐有种绝望。正是这两个典故,让后人猜测李赵婚姻有了所谓“十年之痒”。
  是呵,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十年之痒”?
  有学者指出,在李清照所著的《金石录后序》中有一段文字记录赵明诚临死前的情况说:“殊无分香卖履之意”,透露了赵明诚是另有姬妾的。也就是说,当李清照孤身一人独处时,赵明诚其实是另纳有姬妾的。经过对漱玉词的赏读辨别,我也赞同陈祖美、诸葛忆兵包括康震等学者们的意见,李清照以往的离别词作中多有以陈阿娇、卓文君等人自比的情况,这些不仅仅表现的是孤独寂寞之意,可能也是被夫君冷落的自况。
  在实行一夫多妻的古代、特别中在宋代文人中,纳妾也许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对于当事人来讲,特别是对于李清照这样的知识女性来说,内心的痛苦却是不言而喻的。“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些词句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清照心中那种难言的哀怨。
  这正如纳兰容若笔下所道出那种感慨:“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20 08:13 编辑 ]
顶部
明月如心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84447
精华 18
积分 1938
帖子 787
威望 114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19 21:2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吹箫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1-03-31 11:17:46  回复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
  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宋徽宗宣和三年秋天,久居青州的赵明诚复出后被任命为山东莱州郡太守。
  这一年,李清照孤身从青州赴往莱州,与赵明诚聚会。在途中住宿于昌乐县驿馆时,写下了这首《蝶恋花》寄给其家乡相知相亲的姐妹们。
  词的开篇即是和昔日姐妹们的分手场面,是送别的眼泪和歌声。李清照要告别居住了多年的青州,平日里来往密切、相知很深的“闺蜜”姐妹们都来送行。据李清照的回忆,由于闺中寂寞,她曾和一些闺中女伴们结成诗社,吟诗作词,互相唱和。是这些姐妹们陪同伴她渡过了生命中那些孤独难堪的日子,送别时就格外依依不舍。李清照一个人住在旅馆里,回忆起送别时场景想必印象十分深刻:她们哭得很是伤心,罗衣被泪水浸湿,脸上脂粉也沾满衣衫。姐妹们已经把《阳关三叠》唱过无数遍了。这里称“四叠阳关”,即着重在重唱第四句,就更加突出了惜别的深情。
  “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临别之际,姊妹们说此行路途遥遥,山长水远。如今自己已行至“山断”之处,不仅离姊妹们更加遥远了,而且又逢上了萧萧夜雨,淅淅沥沥,令独处孤馆的她愁意顿生。那记忆中的送别场景,那难忘的临别歌声,让人在旅途的李清照感到了一丝愁苦。不期而至的潇潇小雨更增添了旅途中的寂寞和凄凉。她更加思念那些往日的朋友们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临行和姐妹们话别时,听着“劝君更尽一杯酒”的《阳关三叠》,她心中方寸已乱,以至饮酒时杯中斟了多少酒也记不清了。她是嘱咐她的好姐妹们:“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李商隐《无题》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里,李清照没有过多地沉溺在离情之中,而是让姐妹们多多给自己写信,她所去的莱州并不象蓬莱那样遥远。虽然姐妹们异地相隔,但毕竟不是天人相隔。所以,这最后两句顿然豁然开朗,她放下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的伤感,积极面对现实的态度,使她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放达。只要姐妹之间鱼雁传书,保持联系,那么仍然就仿佛从未分开过,心永远守望在一起。
  这首词在李清照的众多词作中是很独特的。词中并不只是表现了自己浓烈的离情别绪,更表现了闺中姐妹们亲密的深厚感情,写得真挚感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友情的珍惜和怀念。她既能放任性情,能歌能哭,同时也能以积极旷达的心态面对离别的现实。
  从词笔来讲,这首词写得能放能收,开阖纵横;从李清照个人的性格来讲,已是人到中年趋于成熟,词风由过去的婉约逐步变得比较旷放。人们称李清照的个性中有“丈夫气”,这首词婉约中见清健,已是隐见端倪。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20 08:14 编辑 ]
顶部
明月如心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84447
精华 18
积分 1938
帖子 787
威望 114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19 21:2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科比有幸在天涯看到这样的文章论述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1-04-01 10:45:40  回复  

  
  这首《蝶恋花》词是李清照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八月由青州至莱州途中,在昌乐县驿馆中寄姐妹所作。事实上,词人不仅为思念情同手足的姊妹们肝肠寸断,更为莱州之行忧心忡忡。
  李清照、赵明诚夫妇自大观元年(1107 年)起,屏居青州十年。此后,赵明诚有三年时间在外任职,并未携妻前往。李清照就写了一首题作《凤凰台上忆吹萧》的词,以寄托她愿象当年萧史和弄玉那样,与丈夫相伴在一起。又把送别的《阳关》曲唱了又唱,希望他能留下来。但都没能如愿。此后,她倍尝独守空房(即“烟锁秦楼”)之苦,青州的姊妹们陪伴或经常去看望她、安慰她。她们大多都是一些识文断字的年轻女孩子,愿意和李清照这样有才识的女性交往。她们一起谈天说地,并结成诗社,分韵作诗。如李清照就有一首诗《《分得知字》,就是以“知”字为韵:
  “学语三十年,缄口不求知。谁遣好奇士,相逢说项斯。”
  “学语”一词在另一选本《彤管遗编》中作“学诗”,可知李清照学诗三十年,写些诗时应为三十多岁,正是在青州屏居期间。“缄口”指闭口不语。“相逢说项斯”,项斯是唐朝时江东人,字子迁,其初未成名之时,以诗卷谒杨敬之,杨爱其才,赠诗曰:“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项斯由此声名一振,擢上第。后来“说项”成为典故。
  这首诗里,李清照和姐妹们分韵作诗,说自己学习作诗三十年了。平生不愿为人所知。但是这些闺中的好姐妹们却对自己过于推崇,到处传扬。可见她的闺中生活象《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姐妹们一样,情趣高雅,多姿多彩。
  也许是姐妹们知道了李清照的遭遇,纷纷鼓励和支持她保卫属于自己的爱情.于是,她孤身走上了赴莱州寻找丈夫之路。而当她离开相伴已久的姐妹们,独居驿馆听雨时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凄凉。词中所云“人道山长山又断”,也喻指前途未卜,心境苍茫。
  
  李清照在写下这首《蝶恋花》词不久,于宣和三年八月十日到达赵明诚任职的莱州郡。然而她没有料想到的是,想象中和丈夫象过去那样欢聚一室、饮酒作诗的生活并没有出现,自己竟然受到了冷遇。
  到达莱州后,李清照曾经写过一首《感怀》诗。诗前有一篇很短的小序:“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意思是说,宣和三年八月十月来到莱州以后,我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这里一无所有。看到茶几上有一本《礼部韵略》,就随手翻开,以正好看到的子字为韵,写下这首诗。诗云: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竟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知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这间屋子窗户残破,桌椅陈旧失修。室内冷冷清清,书籍字画一应俱无。我真像当年三国时兵败的袁术袁公路一样走投无路。人们都是因为追求荣华富贵才会放弃自在的乡间生活,终日为那些琐碎俗事四处奔波。如今我待在这个小屋里孤单无依,百无聊赖,只好关门枯坐,写写诗聊以排遣内心的寂寞。谁能说我没有朋友陪伴呢?我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个是子虚先生,一个是乌有先生,合起来就是子虚乌有,什么都没有。
  这首诗读之令人感到十分萧索寂寥。“青州从事孔方君”、“乌有先生子虚子”这两句分别借用苏轼一首题作《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间之》的诗。据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东坡居惠,广守月债酒六壶,吏尝跌而亡之。坡以诗谢曰:‘不谓青州六从事,翻作乌有一先生’”。 “青州从事”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说桓温手下有一主簿,擅长辨别酒的优劣,酒好就称其为“青州从事”,酒不好就称为“平原督邮”,因此这里的“青州从事”代指酒。“孔方兄”指代古时铜钱。这里“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应是对丈夫借忙于应酬,终日在外,对自己不管不顾的怨意。后面的“燕寝”,原指帝王休息安寝的一种所在。按周制王有六寝,一是与王后对应的正寝,余五寝分别与夫人、世妇、嫔、妻、妾相对应,统称燕寝。“燕寝凝香有佳思”,这里可能是指作为正妻(等于王后)应享有正寝的她,却遭到冷落而闭门作诗以自娱。
  显然,从这首诗中可知,李清照的到来让夫君赵明诚多少感到了意外。他或许是忙于公务,或许是感到意外而心有不豫。总之,本应作为正室的妻子李清照却被临时安置在驿馆,粗茶淡饭,陋室寒窗,与子虚乌有为伴,让她难以忍受。“乌有先生子虚子”,是一无所有的意思,可见她的冷落孤单与寂寥。
   看到这里,我感到有些不解:就算赵明诚再忙,夫妻二人在异地聚首总是一桩幸事,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让如此冷落发妻。曾几何时,李清照与赵明诚在人们眼里是天作之合。夫妻之间是那样志同道合,琴瑟和谐,小日子过得比蜜还甜。然而转眼间情份就变得就如此寡淡。难道夫妻感情真的如此脆弱?一朝变脸竟如此令人齿寒心冷。
  年少时,我们曾经读过太多的爱情童话,才子佳人,王子公主,总是历尽波折终能柳暗花明,双宿双飞。总是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后,总能如孟光梁鸿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爱到地老天荒。然而,透过历史烟云看清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的真实故事终才明白,起初的两情相悦总是美好的,然而一地鸡毛的日常琐屑也造就了纷争烦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的,人生永远只如初次相见那该有多好。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和倾情。青春年少时的神采飞扬,眼波才动的妩媚,春情萌发之初的心动,那些曾经美好的憧憬和梦想,都会在时光的流转中渐渐远去。那曾经一见钟情的感动,曾经“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羞涩,那斜簪花朵让郎猜的甜美,那些美好与真情难道只能定格在回忆中吗?
  难道那个曾经对她痴恋情浓的夫君已转身而去?难道那段美好的日子已如水逝去,如今只留下一个依稀远去的苍凉背影?



  

[ 本帖最后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20 08:16 编辑 ]
顶部
明月如心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84447
精华 18
积分 1938
帖子 787
威望 114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19 21:3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


作者:孟斜阳 回复日期:2011-04-02 09:45:17  回复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此才华出众、自信骄傲的女词人为何忽然间失去了自信,甚至陷入了巨大的情感危机?
  南宋人洪适在《隶释》一书的《金石录》跋文中说:“赵君无嗣”。南宋人翟耆年在《籀史》卷上说赵明诚文物收藏极为丰富,但“无子能保其遗余,每为之叹息也”。由于赵明诚没有子女继承他辛苦积累的文物收藏,每每为之叹息不已。可见,当时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实。
  可见,让李清照如此难过痛苦,甚至欲说还休就是,她与赵明诚结婚二十多年居然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古语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按康震教授的说法,一个不能生育男孩甚至根本不能生育的妻子,在家中几乎是没有地位的,而且最终也会丧失丈夫的关爱以及对家庭财产的继承权。对于她们来说,这将意味着感情与财富的双重失败!
  其实,不但赵明诚与李清照一直没有生育,赵明诚和几位姬妾也一直没有生育。可见责任不在李清照身上。但是,古人不会象今天我们这样来看。赵家上下可能将责任都推到李清照头上,致使她处处遭到议论。正是这些让敏感而多情的李清照在精神上承受很大的压力。事实上,她与赵晨诚的结合堪称“青梅竹马”,“才子佳人”。赵明诚不仅是她在爱情上的寄托,也是她志趣相投的知己、精神相通的良伴。
  不要说失去了赵明诚的爱和呵护,哪怕是赵明诚对于她稍有一点冷落疏远,都会造成李清照在精神上、情感上的巨大波动和痛苦。可见,古代红颜在整个社会、家庭和情感生活中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和不确定性。哪怕是李清照这样才情卓异、品貌俱佳的女词人也不能免俗。
  由此,我们再回头去品读那些李清照那些表现离情别愁的词,就不会认为那仅仅只是孤独寂寞中的情感渲泄,内心深处其实有着一种隐隐的惶恐和不安。长时间的别离,对女性一方来说,是很担心夫君移情别恋的。更何况,她还有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因而无法维系和夫君的感情。所以,无论是“独抱浓愁无好梦”,还是“想离情、别恨难穷”,在那些词句背后,都透露的是古代红颜的情感危机和生存焦虑。
  
  事实上,李清照很可能误解了夫君。
  赵明诚本质上是一位宽容厚重的君子,并非负心薄幸之徒。他们中的种种琐屑的个性冲突和拌嘴、猜疑,只是日常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李清照在赵明诚生命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清人缪荃孙所著的《云自在龛随笔》上有一则关于赵明诚的故事:“唐白居易书《楞严经》一百幅,三百九十七行,唐笺楷书, 系第九卷后半卷。赵明诚跋云:‘淄川邢氏之村,丘地平弥,水林晶淯,墙麓硗确布错,疑有隐君子居焉。问之,兹一村皆邢姓,而邢君有嘉,故潭长,好礼,遂造其庐,院中繁花正发。主人出接,不厌余为兹州守,而重余有素心之馨也。夏首后相经过, 遂出乐天所书《楞严经》相示。因上马疾驱归,与细君共赏。时已二鼓下矣,酒渴甚,烹小龙团,相对展玩,狂喜不支。两见烛跋,犹不欲寐,便下笔为之记。赵明诚。’”
  赵明诚任职莱州期满后,又到淄州(今山东淄博)担任知州。淄州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淄州境内有个邢氏村,坡地平坦,水清木秀,院墙石垒错落,仿佛住有高人隐士。村人都姓氏邢。其中有户人家主人叫邢有嘉,待客周到好礼。一天,赵明诚前去探访,院落繁花盛开。主人看重赵明诚读书人秉性,取出家藏白居易手书《楞严经》。赵明诚大喜,带着白居易手迹上马飞奔回家,将这件书法珍品与妻子李清照一起欣赏。不知不觉已是二更天,夫妻二人边小酌边品赏。饮酒口渴了,又沏来小龙团茶细细品茗。他们俩一边品味着小龙凤团茶,一边展玩这幅难得的书法真迹,两个人兴奋不已!已燃尽两只蜡烛,但仍了无倦意,无法入睡。赵明诚便磨墨铺纸,记下了这一快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就知道李清照初到莱州时受到的冷落、夫妻两人的芥蒂心结都已经完全消散了。所以,维系他们感情的是共同的志趣和爱好,是他们十多年深厚的夫妻情份。
  所以,李清照和赵明诚已不仅仅是相濡以沫的夫妻,还是心心相印的知己,有着共同的生活情趣和品位。这些也许是那些徒有青春美貌的姬妾们所不能替代的。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19 22:5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古人点评
1、纪昀,修《四库全书》为《漱玉词》作提要,也称赞其词“抗佚周柳”,“为词家一大宗”。2、晚清樊增祥《石雪斋诗集》卷二《题李易安遗像》诗序云:“其所为古诗,放翁、遗山且犹不逮,诚斋、石湖以下无论矣。”
3、陈廷焯《云韶集》云:"妇女能词者,代有其人,末有如易安之空前绝后者."
4、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说:“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词无一首不工。其练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以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里曰"不能不宝而存之".
5、南宋朝彦卫说她"文章落纸,人争传之".(《云麓漫钞》)
6、毛晋曾认为"易安居士文妙,非止于一代才援,直洗南渡后诸儒腐气,上返魏晋矣".
7、《萍洲可谈》云:"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
8、赵彦卫《云麓漫钞》说她"有才思,文章落纸,人争传之."
9、钱谦益,读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拍案叫绝:“其文淋漓曲折,笔力不减乃翁,‘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耶。”(《绛云楼书目》卷四)。
10、王士镇《花草蒙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11、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12、王灼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碧鸡漫志》卷二)。
13、李清照的词富有音乐美,她极注意“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词论》)。
14、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的一段话可证明晁补之对李清照非常欣赏 :“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 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如‘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少陵也自可怜人,更待来年试春草’之句,颇脍炙人口”。
顶部
明月如心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84447
精华 18
积分 1938
帖子 787
威望 114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19 22: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老师好!见到个评写古代才女帖子,忍不住转过来。关于李清照还有~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19 23: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明月如心 于 2011-4-19 21:20 发表
芳名有幸留青史,心事无知许如此。
春风词笔幽怨深,深深愁入子虚子。




这样整理过,页面才整洁美观。
顶部
明月如心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84447
精华 18
积分 1938
帖子 787
威望 114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19 23:0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谢老师!第一传上图片,远非一般苯人能比的
顶部
柳无歌者无聊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57108
精华 7
积分 3604
帖子 1690
威望 1897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0-3-8
来自 山东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19 23:2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Q
回复 #1 明月如心 的帖子

先看诗   看看资料
顶部
明月如心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84447
精华 18
积分 1938
帖子 787
威望 114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19 23:3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柳无歌者无聊 于 2011-4-19 23:20 发表
先看诗   看看资料

问好!
顶部
柳无歌者无聊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57108
精华 7
积分 3604
帖子 1690
威望 1897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0-3-8
来自 山东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20 00:2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Q
回复 #11 明月如心 的帖子

我还是感觉  写李清照 不提“愁”字的好。因为她的作品中太多的愁了。
对了她还有“沉醉不知归路”的一面呢
顶部
松风山月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UID 16578
精华 76
积分 4402
帖子 1492
威望 2909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8-2-28
来自 河南郑州西郊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20 09:4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人杰鬼雄俱往矣,黄花初瘦夜凉时。
雨狂风骤藕深处,怜见鹭惊移步迟。


[ 本帖最后由 松风山月 于 2011-4-19 13:44 编辑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20 10:0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明月如心 于 2011-4-19 21:20 发表
芳名有幸留青史,心事无知许如此。
伫倚东风幽怨深,深深愁入子虚子。




在网上反复搜索,也没弄明白“感于”和“有感于”的区别。
只是无端想到名家的文章中,偶尔发现以下情况——
非——不可——往往后面就没了“不可”
当——时——往往因为句子长,就忘了后面的“时”,这类情况在名家笔下和口中最为常见。
顶部
明月如心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84447
精华 18
积分 1938
帖子 787
威望 114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20 11:09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松风山月 于 2011-4-20 09:42 发表
人杰鬼雄俱往矣,黄花初瘦夜凉时。
雨狂风骤藕深处,怜见鹭惊移步迟。

好和!欣赏!
顶部
明月如心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84447
精华 18
积分 1938
帖子 787
威望 114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20 11:1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李家三郎 于 2011-4-20 10:08 发表

在网上反复搜索,也没弄明白“感于”和“有感于”的区别。
只是无端想到名家的文章中,偶尔发现以下情况——
非——不可——往往后面就没了“不可”
当——时——往往因为句子长,就忘了后面的“时”,这类 ...

顶部
非非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5636
精华 106
积分 16181
帖子 7196
威望 893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31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20 11:55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我不喜欢也不同意这样的猜想,倒是喜欢读诗评中的诗还有地如心的诗。诗词不是用来猜想的,诗词是用来感觉的。什么样的是是非非因果缘由有什么重要呢?诗人记录了自己片刻的感觉。片刻的感觉或不要理由也毫无来由。诗人是敏感的,敏感的捕捉着周围世界,捕捉自己内心,捕捉了呈现出来,我们读了合自己的某种感觉,便觉与之相通,就挺好的。所以我常讨厌那些课本里那些分析什么意义啦背景啦如何呀,自己读自己的,自己想让这首诗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顶部
明月如心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UID 84447
精华 18
积分 1938
帖子 787
威望 1147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1-2-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20 14:00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竟至此。
  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
  静中吾乃得知交,乌有先生子虚子。”
  
————————
李清照的诗知道极少,说说俺对这首的个见——
“寒窗败几无书史,公路可怜竟至此。---在这寒窗破桌上找不到诗书史集可读,(爱书的)相公你的处境竟如此可怜。
  青州从事孔方君,终日纷纷喜生事。---酒和钱这两个欢喜冤家每天无事生非 纠缠着你。
  作诗谢绝聊闭门,燕寝凝香有佳思。(我来不久便厌倦了应酬)闭们谢客作诗,因为在凝香幽深的寝室才会有好心情好诗思。
  静中吾乃得知交,乌有先生子虚子。”安静中我找到了两个知交,子虚和乌有。(无书可读,人地生疏,相公你又忙于公私应酬,我感觉日子寂寞而空虚)
顶部
梦蝶翁
超白金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UID 4402
精华 81
积分 11223
帖子 4493
威望 6690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7-10-12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20 21:5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俺老李家的女儿,乃古今第一女词人。




胡子是假的,脸蛋是借的,心情文字是自己的。

顶部
李家三郎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UID 4241
精华 130
积分 80864
帖子 38467
威望 41786 点
阅读权限 100
注册 2007-10-9
状态 离线
发表于 2011-4-20 22:1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梦蝶翁 于 2011-4-20 21:51 发表
俺老李家的女儿,乃古今第一女词人。

济南距蛮荒之楚国何止八千里,和俺家清照套什么近乎?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3-23 16:08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4117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