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盼到議員們留意這話題了。原文(見下址,)轉自早報新聞,改動或摘要部份詞向,以期更流暢達意:
http://www.zaobao.com.sg/sp/sp120309_022.shtml
工人黨非選區議員余振忠說:政府每年頒發約1070份奬學金給本科外籍學生,每份奬學金每年價值高達2萬5000元,這筆開銷不小。……應把奬學金頒給能考取二等甲級榮譽學位者,(唯才可獎而不論得主是)本地或外籍,如果這奬學金得主求學時不能維持相等於二等甲級榮譽學位的好成績,當局就應該暫停其奬學金,直到他恢復好成績再繼續頒奬學金給他。……如果這吸引不到外籍高材奬學金得主,就應該把奬學金名額減少33%。
淡濱尼集選區議員馬炎慶同意教育部通過奬學金吸引外籍學生,但是這3400萬元預算宜削減,或者應顯著減少外籍學生獲取奬學金名額,餘款用來幫助比較有需要或成績好的本地學生。並建議政府留意外籍奬學金得主的品德,利用一些新的人力資源招聘作業方式,例如申請者在社交媒體的留言,成為另一款鑒定準則。
(馬議員這項建議,相信引發自中國籍的政府奬學金得主孫旭,孫旭最近在其個人社交網站上罵「在新加坡狗比人多」。新加坡國立大學紀律委員會已經要求這名機械工程系學生,出席下周舉行的聽證會。)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數據,去年從本地大學畢業的外籍奬學金得主中,有67%考獲二等甲級榮譽學位以上。本地公費大學今年將增加1000個學額。
國防部兼教育部政務部長黃循財:教育部增加本地大學生名額,也將繼續控制所錄取的外籍學生人數,國際學生將來所佔的比例將縮小。「不過,我們要謹慎處理,要找到適當的平衡。」
[
本帖最后由 鸿二哥 于 2012-3-9 19:55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