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谈笑风生 于 2012-7-2 16:18 发表
原来谈本地人和新移民的误解和矛盾,还得要故意造一个故事来凸显放大彼此的不同,这是想谈论化解彼此之间的误解和矛盾,还是借此发泄情绪和展现优越感,真是见仁见智了。
小说中鱼贩助手和徐薇的对话完全取材于当天的场景,说是“故意造一个故事",请拿出证据来!至于“来凸现放大”什么,你癔想是啥就是啥,见仁见智?哈哈,别见鬼就好!
这样的恶语中伤在本贴不是第一次出现,你又在拾人牙慧(是马甲也说不定哦),本人只好再次把它当屁放了。
对于坊间的一些积怨和情绪,新移民是理解的,但这不等于就甘愿做出气筒,不是吗?
在某购物中心开往组屋小区的区间免费巴士上,操中国腔的新移民W和邻座的新加坡安娣压低嗓音攀谈开来。
安娣问:“你们的组屋是买的还是向人家租的?”
W答:“买的。”
安娣说:“新加坡的屋子不是很贵?”
W答:“还好吧, 其实比较而言,新加坡的政府组屋真的不算很贵。”
不想这时座位身后杀出个40见外的妇女,非常光火地插嘴道:“不贵?哼!别在这里炫耀了!。。。。。。”
她又连珠炮似地冲着W吼了一顿,凶巴巴的,可把W给弄懵了。
事隔一周,W作为一名参与小区一项免费体检活动的义工,和前来体检的那位曾在巴士上莫名发飚的妇女再次相遇。还好还好,当W手拿健康调查表格向她发问一些问题时,她表现得很配合。
当天的活动有记录,那位妇女也有名有姓,是不是‘故意造一个故事”,听好了,你说了不算。
[
本帖最后由 Eri 于 2012-7-3 09:50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