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帮助
|
返回首页
随笔南洋网
»
时事沙龙
» 数典忘祖
成为随笔南洋网会员!
随笔南洋网 on Facebook
新新网-分类广告
华文网站设计制作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135
1/7
1
2
3
4
5
6
7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数典忘祖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1
发表于 2013-7-30 22: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数典忘祖
如果我们不谈“人类进化论”。那么我们就说古国吧。古国有中国,印度,希腊和埃及。为什么说是古国,因为它们够古。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就是由它们而开始呢?
古世界上的许多城邦,分裂了又合并,合并了又分裂。游牧民族随着环境而流动,版图改了又改。认真说来全世界都是曾经的移民国家。如果说,数典忘祖,那么,他们是不是应该去寻根,去寻找人类从何而来的祖先。如果中国,印度,希腊和埃及是同一祖先,那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各族的文化都是祖先的文化。
如果不是,那么中国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祖先。秦始皇,废除关东六国原有文字,推行“书同文”政策,对这六国的百姓来说是不是数典忘祖?对于异族通婚的孩子,他们是不是一出世便得负上双倍数典忘祖的责任?
古长龙
超白金会员
UID 113040
精华
2
积分 14177
帖子 6907
威望 7041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2-7-14
状态 离线
#2
发表于 2013-7-30 22:4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不要追索到猿人时代, 那样没意义, 因为那时 还没形成文明。
沈飞扬
禁止发言
UID 101921
精华
30
积分 4249
帖子 1883
威望 2358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7-8
状态 离线
#3
发表于 2013-7-30 22:4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 mpt 的帖子
有趣 ...
请问是否可以略略说明,是什么事项引发你写这一帖 ?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4
发表于 2013-7-30 22: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3 沈飞扬 的帖子
最近在论坛,“数典忘祖”一直出现在眼前,凭什么呢?
在路上就思考了这个问题,有感而发吧。
谈笑风生
金牌会员
UID 112845
精华
2
积分 5793
帖子 2826
威望 2957 点
阅读权限 30
注册 2012-5-3
状态 离线
#5
发表于 2013-7-30 23:3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7月27日,美国迈阿密发生一起劫持人质及枪击案。当瞭望周刊社28日在微博上发布相关新闻时,引起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关注并评论。陈通过实名认证的个人账户对美国枪击案发表评论,要求“天天骂祖国的人”赶快整形去美国,并爆出“败类”“人渣”骂词。
北京时间7月28日21点29分,陈鸣明对相关事件发出第一条评论“怎么美国又发生枪击案了?!”,随后又进一步表示“有人巴不得祖国天天出事,出事就小题大作,已经习惯这样炒作。关键没有听说美国这样的天堂会出事,而且是枪击,滥杀无辜!”
在和网友互动中,陈鸣明语带讥讽地说:“天天骂祖国的人,又赖着不去米国!快去啊!坚决支持!去之前,先整形,不要让人家看出是中国人! ”
有网友表示异议说,对中国的批评不妨理解成为“爱之深责之切”,陈鸣明强硬回复“不是爱之切的问题,这些人不爱国,为成为中国人感到悲哀,让他们赶紧去美国,越快越好!”更在末尾骂出“败类!人渣!”
当有网友质疑,中国城管打死人也不是小事,由于该网友身份信息显示所在地为澳大利亚(该项信息在微博上可随意任选),陈鸣明没有正面回复,反而讽刺称“澳大利亚人,怎么这么关心中国的事啊?! ” 当有网友调侃“我们省长账号被盗了么出此言论”时,陈鸣明用时下官方力推的流行词汇理直气壮回复“没错,不能传递正能量?! ”
另有网友质疑“可以调查一下这个贵州省副省长的家人和财产去向。可能还真是全在米(美)国”,陈鸣明强硬回复两个字“求查!”
副省长夜战“不爱国”网友的消息迅速成为热门话题,但相当多评论将其视为笑柄。时评作家五岳散人笑称“貌似茅台喝多了”,同时又亦庄亦谐地表示“其实我很喜欢这样的官员,他们就像指路明灯,直接照亮了官府与民间之间那道深深的裂痕。”
另有网友戏称,这是第一位敢于公开在微博上要求财产公开,敢于接受自己与家人财产状况调查的高级官员。
许多声音质疑陈鸣明作为副省长用语不够恰当,但宪法学者童之伟另有解读:“别人刻意追求的就是现在这种效果……须知,越裸奔、越显得没教养,表现就越忠诚。”
光之子
(童緯強)
超白金会员
禮教傳人、名教志士
UID 16679
精华
3
积分 27094
帖子 13414
威望 136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2-29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6
发表于 2013-7-30 23:59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數典忘祖,是從有文明算起。
文明以前,人文未開,祖和典的概念不存在。
六國本來皆出同源,皆華夏之別支。
又逢一年交子時,此歲今宵最漫長
小雪已過大雪去,待小寒來候大寒
夏秋去兮冬至來,明年新春雪海藏
一年復始四季輪、冬至正是待春來
凜寒冰雪正思融、溫煖春風已欲吹
平安過冬盼新春,佳節雙慶樂無窮
祝諸位冬至快樂!祝炎黃子孫永世興盛,願姬漢舊邦長久安泰。
分享到:
Facebook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7
发表于 2013-7-31 00:3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6 光之子 的帖子
[文明以前,人文未開,祖和典的概念不存在。]
没有祖和典概念的那一代并没有追求祖和典,他们也已不在。有祖和典概念的人,是不是对自己的来历有追寻的意识,要知道自己的祖从何而来。
对“国”有概念的人,是不是应该不可以数典忘国。难道说对祖和典没有概念的人,就不能评为数典忘祖?
六国本来各有文字,现在已经废了,对六国的百姓来说,是不是数典忘祖,如果不是,为什么又对新加坡的方言不受重视这么在意。
光之子
(童緯強)
超白金会员
禮教傳人、名教志士
UID 16679
精华
3
积分 27094
帖子 13414
威望 136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2-29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8
发表于 2013-7-31 02:43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六國的文字本來是一樣的,後來經過長期隔離而產生互相之間有所不同。
統一文字,只是恢復到之前大家都一樣的局面罷了。
又逢一年交子時,此歲今宵最漫長
小雪已過大雪去,待小寒來候大寒
夏秋去兮冬至來,明年新春雪海藏
一年復始四季輪、冬至正是待春來
凜寒冰雪正思融、溫煖春風已欲吹
平安過冬盼新春,佳節雙慶樂無窮
祝諸位冬至快樂!祝炎黃子孫永世興盛,願姬漢舊邦長久安泰。
分享到:
Facebook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东方情
超白金会员
UID 33468
精华
18
积分 11582
帖子 5589
威望 597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10
状态 离线
#9
发表于 2013-7-31 07:34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华人的优点是能够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又能保持自己的文化;能够接纳其他民族,同化他们,也能移民他国,融入当地,与当地人和睦相处。
不忘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他人。
华人的缺点是数典忘祖、当奴才的人也特别多。其他民族没有这样的人,例如没有满奸,满人的奸细,因为满人就遵从中华文化。
Cadence88
高级会员
UID 114066
精华
1
积分 3621
帖子 1764
威望 1837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4-8
状态 离线
#10
发表于 2013-7-31 07:56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东方情
于 2013-7-31 07:34 发表
华人的优点是能够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又能保持自己的文化;能够接纳其他民族,同化他们,也能移民他国,融入当地,与当地人和睦相处。
不忘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他人。
华人的缺点是数典忘祖、 ...
你说的是汉人占大多数的中国的情况。
在海外, 许多华侨都不得不被同化。
Cadence88
高级会员
UID 114066
精华
1
积分 3621
帖子 1764
威望 1837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4-8
状态 离线
#11
发表于 2013-7-31 07:57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东方情
于 2013-7-31 07:34 发表
华人的优点是能够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又能保持自己的文化;能够接纳其他民族,同化他们,也能移民他国,融入当地,与当地人和睦相处。
不忘自己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他人。
华人的缺点是数典忘祖、 ...
你说的是汉人占大多数的中国的情况。
在海外, 许多华侨都不得不被同化。
东方情
超白金会员
UID 33468
精华
18
积分 11582
帖子 5589
威望 5976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10-10
状态 离线
#12
发表于 2013-7-31 08:0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回复 #11 Cadence88 的帖子
我看到郑和下西洋时的华人,没有被马来人同化,有融合,但没有被同化。
移民美国的华人,被美国同化,不讲华文,还说的过去。新加坡人要被同化,也应该被马来人同化,讲马来语。
Cadence88
高级会员
UID 114066
精华
1
积分 3621
帖子 1764
威望 1837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4-8
状态 离线
#13
发表于 2013-7-31 08:28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东方情
于 2013-7-31 08:01 发表
我看到郑和下西洋时的华人,没有被马来人同化,有融合,但没有被同化。
移民美国的华人,被美国同化,不讲华文,还说的过去。新加坡人要被同化,也应该被马来人同化,讲马来语。
你看到的明显不多。
michaelji
(纪赟)
中级会员
UID 112902
精华
31
积分 1542
帖子 588
威望 953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2-5-27
状态 离线
#14
发表于 2013-7-31 09:07
资料
主页
个人空间
短消息
華人就一定要弘揚華夏文明嗎?我覺得這種爭論非常有意義。
首先我們要說的就道義上來講華人“應該”弘揚華夏文明。
但如果把這個當成是一項“義務”,我覺得這是反中華文明的,至于說不學漢語,不弘揚華夏文明就是“數典忘宗”,呵呵,我覺得這種人是思想上的一種病態。如果自詡承載中華文明的人說出這種話來,那么說明這個文明之中確實有很多“不文明”的東西需要我們加以反省!
中華文明之中有很多好的東西,也有無數糟粕。
過去說孔孟之道。但孔孟實際上有很大的區別,我遵孟卻不依孔。
孟子有非常可貴的民本思想,像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在中國古代就頗受非議。尤其是像明太祖這樣的獨裁者,更是對孟非常痛恨。
這些暴君喜歡的是什么儒家思想呢?他們喜歡的是儒家之中的“奴才”思想,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核心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要的是父要子亡,子不能不亡。哪怕皇帝、爸爸再混蛋,大臣兒子也要逆來順受。
非常典型的就是二十四孝之中的舜的那種故事。父親混蛋到不斷地想要謀殺自己的兒子,但孝子卻依然要對父親孝順。我以前看了這個二十四孝就知道生活在這個“文明”之中的平民有多么可悲。
他們所提倡的中華文明就是這個,我們今天要不要繼承這些呢?
我一直是一個中華“優質”文明的信仰者,我會“提倡”中華文明,但我不會“強迫”他人去學習中華文化,因為中華文化告訴我要“寬容”、“中庸”。
至于那些民粹主義,動輒華人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連之一都不愿加),說實話,我與這些人也沒有共通的話語。建議這些人不要鼠目寸光,中華古語中有鼠目寸光、井底之蛙、夜郎自大,這些我覺得都可以加在他們的身上。
我自己日日與中華古文化打交道。但我也知道就文明而言,如果比古,中華遠不是最古的,以文明記,有三千五百年,遠晚於中亞、埃及,甚至比印度也要晚得多。
比高度,在中世紀(尤其是唐宋),中華文明確實極其發達,“當時”是世界上“最高文明”的標志。
但文明本來就是起起伏伏,你不能說哪一個文明就絕對是最好的文明。
像雕塑,希臘的雕塑就把中華文明扔開幾條街!繪畫的技巧性也是如此。
就城市的建設,不提中東,印度哈拉帕的城市規劃,即使在一千多年之后,也春秋時期中國城市建設要發達。
我們中華文化確實偉大,但你非要說這個文化“最偉大”,我就要說你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另外,中華文化也一直在變。唐王朝嚴格意義來講,其統治者本是胡族。但接受了中華文化,接受了漢字,所以這些胡人也成了“中華文化的傳承者”。
中華文化的偉大正在於它的“開放性”,而非是封閉的自高自大。當這個文化之中那些自高自大的因子越來越多時,這個文明也就必然走向衰落了。
其中也包括那些“強迫”別人學習中華文化的人,中華文化非常好,本身就可以吸引那些對其有好感的人,無論是華族還是外國人。
但你指責別人“數典忘宗”時,你本身就已經背離了這個文明的“精神”,走向了這個文明的負面。
光之子
(童緯強)
超白金会员
禮教傳人、名教志士
UID 16679
精华
3
积分 27094
帖子 13414
威望 136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2-29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15
发表于 2013-7-31 10:36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唐朝李家只有文帝母親那有鮮卑血緣,其父系血統是漢人。
而後來,唐朝大多數皇後也是漢人,說唐朝統治者是胡人是現在一些學者的譁眾取寵罷了。
中華文化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流傳最悠久,是上古文明唯一至今流傳的。
其他的古文明,也很偉大,幾個比中國古老,可惜大多已遺失。
又逢一年交子時,此歲今宵最漫長
小雪已過大雪去,待小寒來候大寒
夏秋去兮冬至來,明年新春雪海藏
一年復始四季輪、冬至正是待春來
凜寒冰雪正思融、溫煖春風已欲吹
平安過冬盼新春,佳節雙慶樂無窮
祝諸位冬至快樂!祝炎黃子孫永世興盛,願姬漢舊邦長久安泰。
分享到:
Facebook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光之子
(童緯強)
超白金会员
禮教傳人、名教志士
UID 16679
精华
3
积分 27094
帖子 13414
威望 136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08-2-29
来自 新加坡
状态 离线
#16
发表于 2013-7-31 10:37
资料
主页
文集
短消息
任何一個文明體系的後人都有責任去保存自家的文明。
又逢一年交子時,此歲今宵最漫長
小雪已過大雪去,待小寒來候大寒
夏秋去兮冬至來,明年新春雪海藏
一年復始四季輪、冬至正是待春來
凜寒冰雪正思融、溫煖春風已欲吹
平安過冬盼新春,佳節雙慶樂無窮
祝諸位冬至快樂!祝炎黃子孫永世興盛,願姬漢舊邦長久安泰。
分享到:
Facebook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邮件
kcchiew
中级会员
UID 3023
精华 0
积分 1286
帖子 640
威望 646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7-9-7
状态 离线
#17
发表于 2013-7-31 11:2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mpt
于 2013-7-30 22:26 发表
如果我们不谈“人类进化论”。那么我们就说古国吧。古国有中国,印度,希腊和埃及。为什么说是古国,因为它们够古。但这是不是意味着人类就是由它们而开始呢?
古世界上的许多城邦,分裂了又合并,合并了又分 ...
就算是现在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也是经过了数千年融合(或同化)不同种族,文字和语言的“成品”;有时不只是流血冲突,还灭了别的小国或小民族。
[
本帖最后由 kcchiew 于 2013-7-31 11:27 编辑
]
wgz641010
(北方人)
禁止访问
UID 112893
精华
12
积分 3460
帖子 1618
威望 1817 点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2-5-24
状态 离线
#18
发表于 2013-7-31 11:52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1 mpt 的帖子
数典忘祖一般是由于祖上落后或者贫穷导致,后代想改变或者脱离,才被这么说
如果祖上先进而富有,或者是贵族之类,攀亲还来不及呢,那会有数典忘祖
上一种情况虽被人骂,但也容易理解,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但有一种情况不好理解,就是祖上原是贵族,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没落,后代只看眼前,放弃继承,拣人家的剩饭
,这种情形不管别人是不是说数典忘祖,自己先是输家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19
发表于 2013-7-31 12: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光之子
于 2013-7-31 02:43 发表
六國的文字本來是一樣的,後來經過長期隔離而產生互相之間有所不同。
統一文字,只是恢復到之前大家都一樣的局面罷了。
光先生还曾生在五胡乱华。
kitan89
禁止访问
UID 113633
精华
2
积分 20561
帖子 9209
威望 11344 点
阅读权限 0
注册 2012-12-22
状态 离线
#20
发表于 2013-7-31 12:10
资料
短消息
回复 #9 东方情 的帖子
Quote:"例如没有满奸,满人的奸细,因为满人就遵从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包涵:汉、满、回、蒙、藏族,为多数族,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汉族是老大,因此代表全国各族。因汉族人多,因此汉奸出现次数也很多,汉奸就代表了中华奸包涵以上各族。但中华民族不是光指汉族!以上民族也学习汉文、汉语,因此汉语成为中华民族普通话。
135
1/7
1
2
3
4
5
6
7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随笔南洋网
≡ 随笔南洋论坛 ≡
> 时事沙龙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现代诗歌
> 小说戏剧
> 长篇连载
> 清水茶馆
> 影视聚焦
> 娱乐速递
> 狮城家园
> 财经专栏
> 房产家居
> 爱车一族
> 陪读社区
> 以法论道
> 摄影天地
> 旅游专栏
> 自驾游-自驾乐
> 原创精华
> 南洋古今
> 情感绿洲
> 有缘同行
> 菁菁校园
> 咬文嚼字
> 每日英语
> 留学生活
> 美食坐标
> 美食店家好介绍
> 折扣特价大比拼
> 周末大食会
≡ 南洋文化园地 ≡
> 狮城消息站
> 南洋艺术学院
> 新加坡华乐团
> 国大文化沙龙
> 新智读书会
> 第三代读书会
> 拉丁马士读书会
> 茶渊读书会
> 狮城书画专栏
> 古董艺术品收藏
≡ 南洋企业园地 ≡
> 创新创业论坛
> 中小企业论坛
> 企业动态分享
≡ 广而告之 ≡
> 广告通栏
> 旅游机票
> 找房租房
> 求职招聘
≡ 随笔南洋社区 ≡
> 社区新闻
> 专辑收藏
> 奥运专辑
> 残奥专辑
> 汶川地震诗文特辑
> 老兵专栏
> 校友会专栏
> 上海大学
> 华中理工
> 清华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华中师大
> 南京大学
> 上海交大
> 中山大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郑州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安交大
> 北邮专栏
> 暨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浙江大学
> 新加坡管理大学
> 北航专栏
> 福建师大
> 同济大学
> 华东师大
> 南洋理工大学
> 北京师大
> 中国科技大学
> 建议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12-5 04:42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884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