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帮助
|
返回首页
随笔南洋网
»
时事沙龙
» 我们这里是新加坡
成为随笔南洋网会员!
随笔南洋网 on Facebook
新新网-分类广告
华文网站设计制作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48
3/3
‹‹
1
2
3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我们这里是新加坡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41
发表于 2013-8-6 22: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40 Cadence88 的帖子
你说新加坡可以搞多几间报馆吗?
Cadence88
高级会员
UID 114066
精华
1
积分 3621
帖子 1764
威望 1837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4-8
状态 离线
#42
发表于 2013-8-6 22:5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mpt
于 2013-8-6 22:47 发表
你说新加坡可以搞多几间报馆吗?
你应该问韩山元先生;我不是报人。
况且线上报馆应该不需要大笔资金。
[
本帖最后由 Cadence88 于 2013-8-6 22:56 编辑
]
华林
高级会员
UID 113745
精华 0
积分 3095
帖子 1539
威望 1556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2-20
状态 离线
#43
发表于 2013-8-6 22: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陆广才
于 2013-8-6 22:38 发表
香港基本上是纯广东话社会,旁边还有个广东省,不能相比。新加坡别说以前,就是现在也还有许多只说方言的人,政府不可能愚蠢到说不能讲方言,但禁止所有方言在电视电影电台出现,却也是造成方言没落的原因之一。
我都说了,不是不能讲方言,所以到处有人讲方言,只不过多数是40岁以上。
我不同意“禁止所有方言在电视电影电台出现,却也是造成方言没落的原因之一”,方言没落是那个时候,讲华语运动得到广泛支持,老人家也愿意学讲华语,也觉得为了下一代好。当然也有坚持不说华语的。电视电影电台禁止方言后,港剧迷还是一样租港剧录音带回家看,我就是其中一个。
集美
高级会员
UID 112924
精华
5
积分 3526
帖子 1714
威望 1793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2-5-31
状态 离线
#44
发表于 2013-8-7 16:01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转自联合晚报,李资政最新表态,强烈反对方言重回电视。
建国总理李光耀强烈反对“开倒车”,让方言节目重新出现在本地免付费电视频道上。
他质疑:“我为何要让广东话或福建话影响下一代?”
李光耀在新著“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李光耀观天下》)里指出,他已退出政府,对于发生什么事或有什么因素促使改变比较不清楚,因此他大多时候都跟随部长们作出的决定。
不过,他坦言,当碰到他所强烈反对的议题时,他会向总理李显龙表明立场。
他问:“为何要开倒车?我已经与一整代的华人树敌,拿走他们喜爱的方言节目……如果你重新把它引进来,你会发现部分老一代的人会开始跟他们的孩子与孙子讲方言。它(方言)就会重返,悄悄地、但肯定地。”
-----
不过通过这则消息,可以看出有人建议放开方言在电台的限制,势力还不小,否则李资政也没有必要专门对此说话。以他老人家今日的地位和情况,要么不说话,要么就是他觉得很重要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集美 于 2013-8-7 16:23 编辑
]
Cadence88
高级会员
UID 114066
精华
1
积分 3621
帖子 1764
威望 1837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4-8
状态 离线
#45
发表于 2013-8-7 16:32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集美
于 2013-8-7 16:01 发表
建国总理李光耀强烈反对“开倒车”,让方言节目重新出现在本地免付费电视频道上。
他质疑:“我为何要让广东话或福建话影响下一代?”
李光耀在新著“One Man's View of the World”(《李光耀观天下》) ...
垂帘听政 ?
马到成功
高级会员
UID 48764
精华
30
积分 4027
帖子 1554
威望 2455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09-9-11
来自 新加坡人
状态 离线
#46
发表于 2013-8-11 22:0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早报 - 梁文福:小小麻雀担竹枝
2013年08月10日
别有滋味
2013年8月1日早上,我接到一通迟到了23年的电话――不久前,在一个座谈会上认识了新谣电影《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最爱的一切》的导演蔡于位;想不到,他第一次打电话给我,是在这部电影公映的第一天;于位在当天接获好消息,最先和我分享:《麻雀衔竹枝》终于可以在电视、电台播放了!
放下电话后,我才意识到:那天正好是我国国庆月的第一个上午。
这首歌发表于1990年,收录在《新加坡派》专辑里。同样是写吾土吾民的歌,《新加坡派》曾在国庆典礼和学校集会中广为传唱,到了2012年还被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定义为新加坡华语语系的关键词;至于《麻雀衔竹枝》,却因为歌中唱了几句广东话和一句福建话,从一开始就被禁播,岁月流逝,麻雀无声。
对我而言,这首歌无论过了多少年,都有着最初的温度――我父亲肩膀的温度。儿时记忆中,当我的头搭在父亲的肩膀上,父亲抱着我哄我入睡时,都会轻轻哼唱一首广东童谣:“麻雀仔,担竹枝……”那是父亲教我唱的第一首歌。长大后,父亲告诉我,那也是他小时候,爷爷教他唱的第一首歌。
当我写了将近十年的新谣后,想起了这首童谣,觉得一首歌漂洋过海,传了三代人,真不容易。爷爷心中的老家,始终在中国;父亲则是在成年结婚后,才成为一个新的国家的人民。至于我,在国家独立的年代诞生,可说是第一代新加坡儿子了。童谣中的小麻雀,衔着竹枝,本来是要筑巢的,后来却顾着看街上的热闹,唱着唱着,短短的童谣唱完了。我以一首新谣完成了小麻雀的故事,告诉心中的小麻雀:别忘了自己也需要一个家――对当年许多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家来说,岛国早已是自己的家园。
记得当年录音时,我请了父亲到录音室去,清唱原来的广东童谣,作为这首歌的前奏。歌中一句福建话“我表兄金山回来罗”,即兴请了录音室负责打扫的大婶来念――新谣本来就是属于老百姓,而不是天皇巨星的。有人问我,可曾后悔因为写了几句方言而使到一首本来可以流传的歌曲被禁播?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身为在讲华语运动中受教育的一代,当我们娴熟地使用华语中文来唱歌写歌时,却不可能断绝方言那感情的根。虽然我的福建话和客家话说得不是很好,那却是我小时候和曾祖母、外婆沟通的桥梁;直到现在,我还是和父母说广东话。这和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未曾受过高深教育的先辈们建国的恩情,有着一样感念:“我们这里是新加坡/我们都曾一无所有过/现在拥有的不算什么/但是比别人珍惜得多。”
故事,不一定只是“故”事,它还牵连到未来。当年我写这首歌时,没有想到,后来它会令一个在国外求学的年轻人这么感动,当他听歌时是如此想念自己的国家和年少情怀,以至于多年后下定决心,要拍一部关于新谣记忆的电影。这篇文章想说的,是在电影的好与不好之外,一首歌可以对后来的某个人带来深远影响,而这个人又回馈式地,给一首歌带来仿佛只有电影里才会出现的good ending。
2013年8月1日傍晚,新加坡三大中文电台破天荒同时播出一首禁播了23年的歌。有广播员说,那一刻有想要流泪的感觉。我静静听着歌的结尾:“小小麻雀担竹枝,都系担番屋企好得多。”歌曲在家园的空中播放,童年时父亲肩膀的温度,还在。
大傻
禁止发言
UID 99958
精华 0
积分 15514
帖子 7616
威望 7828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6-20
状态 离线
#47
发表于 2013-8-12 09:38
资料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马到成功
于 2013-8-11 22:06 发表
早报 - 梁文福:小小麻雀担竹枝
2013年08月10日
别有滋味
2013年8月1日早上,我接到一通迟到了23年的电话――不久前,
在一个座谈会上认识了新谣电影《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最爱的一切》的导演蔡于位;
想不到,他第一次打电话给我,
是在这部电影公映的第一天;
于位在当天接获好消息,最先和我分享:《麻雀衔竹枝》终于可以在电视、电台播放了!
恭喜恭喜!
[flash]http://www.youtube.com/v/ZUdiPNb7mRI[/flash]
[
本帖最后由 大傻 于 2013-8-12 09:44 编辑
]
图片附件
:
007.jpg
(2013-8-12 09:44, 75.21 K)
大傻
禁止发言
UID 99958
精华 0
积分 15514
帖子 7616
威望 7828 点
阅读权限 1
注册 2011-6-20
状态 离线
#48
发表于 2013-8-12 09:46
资料
短消息
麻雀衔竹枝
梁文福作品
[flash]http://www.youtube.com/v/Lba3rBoDr4w[/flash]
我们这里是新加坡!
是吗?
[
本帖最后由 大傻 于 2013-8-12 09:52 编辑
]
48
3/3
‹‹
1
2
3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随笔南洋网
≡ 随笔南洋论坛 ≡
> 时事沙龙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现代诗歌
> 小说戏剧
> 长篇连载
> 清水茶馆
> 影视聚焦
> 娱乐速递
> 狮城家园
> 财经专栏
> 房产家居
> 爱车一族
> 陪读社区
> 以法论道
> 摄影天地
> 旅游专栏
> 自驾游-自驾乐
> 原创精华
> 南洋古今
> 情感绿洲
> 有缘同行
> 菁菁校园
> 咬文嚼字
> 每日英语
> 留学生活
> 美食坐标
> 美食店家好介绍
> 折扣特价大比拼
> 周末大食会
≡ 南洋文化园地 ≡
> 狮城消息站
> 南洋艺术学院
> 新加坡华乐团
> 国大文化沙龙
> 新智读书会
> 第三代读书会
> 拉丁马士读书会
> 茶渊读书会
> 狮城书画专栏
> 古董艺术品收藏
≡ 南洋企业园地 ≡
> 创新创业论坛
> 中小企业论坛
> 企业动态分享
≡ 广而告之 ≡
> 广告通栏
> 旅游机票
> 找房租房
> 求职招聘
≡ 随笔南洋社区 ≡
> 社区新闻
> 专辑收藏
> 奥运专辑
> 残奥专辑
> 汶川地震诗文特辑
> 老兵专栏
> 校友会专栏
> 上海大学
> 华中理工
> 清华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华中师大
> 南京大学
> 上海交大
> 中山大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郑州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安交大
> 北邮专栏
> 暨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浙江大学
> 新加坡管理大学
> 北航专栏
> 福建师大
> 同济大学
> 华东师大
> 南洋理工大学
> 北京师大
> 中国科技大学
> 建议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2-5-22 05:58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2028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