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承善治 于 2013-9-24 10:45 发表
最近人力部的一系列政策还不够民粹吗?
记得以前新加坡的富人没有这么多,富人的资产也没那么高,低收入的还是和现在一样,但是问题就没有现在强烈。或许我们会说是因为2011年的大选话题的冲击造成的,但是,我想如果没有2011年的大选,隐藏在社会里的一些不安,没有得到解决,不表示问题不会被引爆。(不知道用引爆适合吗)不存在的事情,如何让政党引用发挥。当然把问题提升了,表面化了,一定会造成或大或小的冲击。但是,我想我们对事件不是怪责,也不是埋怨,而是检讨,寻找对策。
有句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人都会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当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富人的数目越来越多,而小市民的低收入没有随着调整的时候,社会的矛盾越趋强烈。执政者在为新加坡迈向未来时的远景,必须及时作出反应。
新加坡的情况有点特别,因为新加坡是以最短的时间建立起经济的强劲,但是新加坡的教育素质,却不是能够随之而在短期内提高,新加坡较老一辈的工人素质还是停留在旧时的水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新加坡现在的转型还在艰苦的进行中,就是为了新加坡全面的提升,这样社会矛盾也会减少。
如果能够提高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样,富裕人民会愿意为弱势群体付出多些许个人所得的利益,有共同建设国家的意愿,如缴出稍为较高的税务转成对弱势群体的津贴。
你也知道,政府推出了人口白皮书的政策,这一点是不能妥协的,这攸关新加坡的长远前途。但社会所产生的矛盾。对于这类的社会冲击问题,对人民采取强硬的手法,矛盾会加深。那么领导人应该如何处理呢?你要退出人口白皮书还是坚持人口白皮书?我想双赢的办法就是提高人民切身的利益,看得到的切身利益才是人民所期盼的,而不是白皮书的远景。更何况,在富人的比例越来越高的当儿;还未感受到转型的成果(需要时间),调整经济分配,应该是领导人目前全面的政策。
民粹不民粹,就如民主不民主一样,应该是运用领导人的智慧,有计划,有方针的决策。而不是没有方向的讨好人民,就如西方一些国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