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帮助
|
返回首页
随笔南洋网
»
时事沙龙
» 从教育压力随兴说起
成为随笔南洋网会员!
随笔南洋网 on Facebook
新新网-分类广告
华文网站设计制作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126
6/7
‹‹
1
2
3
4
5
6
7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打印
|
推荐
|
订阅
|
收藏
|
开通个人空间
|
加入资讯
标题: 从教育压力随兴说起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101
发表于 2013-10-22 13: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珊瑚草
于 2013-10-22 12:42 发表
我是指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
学校的小一统一考试应该是为了把成绩划一,让教师可以集中教导能力进度较相等的孩子。
好像有考虑废除小一,二的考试?
考试是会引起竞争,因为不愿落人后。其实,应该是视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水平而定。教育是对一个国家的文明繁荣绝对的重要。
珊瑚草
超白金会员
UID 73282
精华
9
积分 13560
帖子 6444
威望 6728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0-9-15
状态 离线
#102
发表于 2013-10-22 14:2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101 mpt 的帖子
考试应该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不是球场上的竞争。
把考试作为教育的目的,是舍本逐末。
珊瑚草
超白金会员
UID 73282
精华
9
积分 13560
帖子 6444
威望 6728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0-9-15
状态 离线
#103
发表于 2013-10-22 14:4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mpt
于 2013-10-22 13:00 发表
学校的小一统一考试应该是为了把成绩划一,让教师可以集中教导能力进度较相等的孩子。
以小学生应该掌握的这些知识而言,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当,除了少数特别情况,我不认为会学生跟不上。个别智慧超群的,可以更多地发展其它才能或让他跳级。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104
发表于 2013-10-22 16:2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珊瑚草
于 2013-10-22 14:49 发表
以小学生应该掌握的这些知识而言,只要教师的教学方法适当,除了少数特别情况,我不认为会学生跟不上。个别智慧超群的,可以更多地发展其它才能或让他跳级。
新加坡以前的教育情况就是跳级和留级。但是发现跳级不是很好的方法,好像是发挥还是有限,所以才会演变为现在的分流。分流的好处是做到对广大学生都能得到照顾,而分流并不会固定一个学生发展,你可以在不同阶段得到适当的照顾。我认为政府的细心是,只要你愿意你是不会被放弃,最差的那个政府都不放弃。
如果以后有更好的制度,是会随时调整的。
珊瑚草
超白金会员
UID 73282
精华
9
积分 13560
帖子 6444
威望 6728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0-9-15
状态 离线
#105
发表于 2013-10-22 17:4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104 mpt 的帖子
我不太赞成分流制度,这种思路可能会导致学校把成绩好的学生集中起来,训练他们冲击更好的成绩,也就是为成绩而教。
学习能力差的,可以让他们笨鸟先飞,利用假期和下午时间给予额外辅导。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106
发表于 2013-10-22 17:5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105 珊瑚草 的帖子
你认为补一补,程度就上来了?那你是那个赞成补习的家长?难道这样就可以消除压力?
分流是使用不同的课程和教法。
珊瑚草
超白金会员
UID 73282
精华
9
积分 13560
帖子 6444
威望 6728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0-9-15
状态 离线
#107
发表于 2013-10-22 18:0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106 mpt 的帖子
压力来自为成绩而教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除了真正的弱智,所有学生都应该可以跟上进度,如果现实不是这样,请检讨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108
发表于 2013-10-22 18:2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107 珊瑚草 的帖子
分流不是把学生人数平分。所以,分流之后,占多数的还是普通学生。政府不是说一个都不漏掉,最差的那个也有属于他的天地。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学生人数维持在少数教学,教师能更好的照顾每一个学生。以前以前小学一班可达42人,后来缩小到30多人。现在是多少人?你的孩子一班有多少人?目标好像是20多人。
珊瑚草
超白金会员
UID 73282
精华
9
积分 13560
帖子 6444
威望 6728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0-9-15
状态 离线
#109
发表于 2013-10-22 18:3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108 mpt 的帖子
分流不是重点,分流的目的才是重点。小班当然比大班好,但如果教师不教课本的话,学生还是不会自己读课本。
如果成绩差的班教师多给点照顾,成绩好的班学校多给点自由发展,(但课程都一样),这样的分流就很好。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110
发表于 2013-10-22 18:46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如果成绩差的班教师多给点照顾,成绩好的班学校多给点自由发展,(但课程都一样),这样的分流就很好。]
对了,大致是这样,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但是,发挥成分是不一样的。新加坡的老师都必须尽力做到照顾每一个学生,无论你在那一班。
我很想知道现在的小学一班大致有多少学生?
华林
高级会员
UID 113745
精华 0
积分 3095
帖子 1539
威望 1556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2-20
状态 离线
#111
发表于 2013-10-22 20:4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108 mpt 的帖子
小学分流不是已经废除了吗? 小学不应该分流,尽管有它的一些优点,但还是太早了。
小学不只是20多人吧,大概30,40多人一班,还是不同学校人数不一样?
古长龙
超白金会员
UID 113040
精华
2
积分 14177
帖子 6907
威望 7041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2-7-14
状态 离线
#112
发表于 2013-10-22 20:51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对 智力发育晚的 孩子 不太公平。
不过 考试如不考的话, 吃大锅饭, 谁知道 那个智商高?
华林
高级会员
UID 113745
精华 0
积分 3095
帖子 1539
威望 1556 点
阅读权限 20
注册 2013-2-20
状态 离线
#113
发表于 2013-10-22 21:03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孩童的信心很重要,如果年纪小小就列入“比较差比较笨”,自尊心承受不了,长大成愤青。。。
考试还是需要,人一生下来就是有竞争有比较,即使是一家人也会说“哥哥比较乖,妹妹比较可爱” 等,小朋友玩游戏也是紧张战绩。那为何学校考试就要受批判呢? 不考就表示公平吗?我看是一种心理障碍,家长平常心面对,孩子也觉得是自然的事情了。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114
发表于 2013-10-22 21:10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QUOTE:
原帖由
华林
于 2013-10-22 20:45 发表
小学分流不是已经废除了吗? 小学不应该分流,尽管有它的一些优点,但还是太早了。
小学不只是20多人吧,大概30,40多人一班,还是不同学校人数不一样?
是这样的,小三好像在八月的时候有考高才班,这不是强制性的,有意的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
小四分流,以前有分EM1和EM2,分别只是加多一科高级华文,分别不大。后来EM1&2合并了,EM3 改成基础课程。
小六会考达到一定积分的学生, 可以再参与高才鉴定进入中学高才班。
记得吗,我们那个年代,小学每班可以高达42人。后来缩小到30多人,现在怎样了?
高才班,一班是20多人,基础班也是很小班。
林叔献
中级会员
UID 113757
精华
4
积分 1794
帖子 847
威望 946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3-2-23
状态 离线
#115
发表于 2013-10-22 22:47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分流的基本思维是因材施教,是正确的。不仅仅是避免跟不上,也避免被拖住。问题是如何分?分之后又如何教?怎么让比较迟“醒悟”的孩子在“醒悟”后换轨道?如何照顾孩子的心理影响。
有人担心被分到属于比较慢的流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他们会自卑;其实如果没分出来用不同的速度和办法来教,这群孩子会由于一直跟不上其他同学,更容易自卑和自暴自弃。
我有一段时间尽量的帮助几位辍学的中学生回到课堂。他们的共同点是家境不好、没有关心和协助他们的长辈和自卑。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表面现象:好玩,而是自卑。他们一直跟不上老师和其他同学。测验考试可以一直不超过10分。他们认为反正听不懂,上课没意思,测验的成绩这么差,没面子,所以就逃学。当我们问他们还想读书吗?100%马上回答:想!要!有的听到我们愿意帮他们找学校时,还哭了!他们还叫其他辍学的孩子打电话给我们,求我们帮找学校。但是他们的条件是:老师要放慢速度、不要同那些天才同班等。如果能因材施教,就可以挽救这群孩子,让他们恢复信心。
我对新加坡家长不理解分流的用意感到痛心。有的家长理解,但是不接受自己的孩子被分到EM2。
由于资源的局限,学校要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是不容易的。小班也不能解决这问题。就算是10人班,如果班上出现2个极端的水平,老师怎么办?总不能把课分为两段来教不同水平的孩子吧?作业怎么分?考题怎么出?这不就等于不分班,但是在班里分组,还是分流! 所以教育界才会想出把同水平的孩子集中在一起来教。
[
本帖最后由 林叔献 于 2013-10-23 10:47 编辑
]
古长龙
超白金会员
UID 113040
精华
2
积分 14177
帖子 6907
威望 7041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2-7-14
状态 离线
#116
发表于 2013-10-22 23:03
资料
个人空间
短消息
因才施教 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可是班上的学生太多的话, 老师是顾及不来的。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117
发表于 2013-10-23 00:04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115 林叔献 的帖子
基本上,高才班是以智商来鉴定,重在理科方面,逻辑,方向,组合,图形的辨识,所以对记忆语言文科单方面强的孩子,就会排除在外。其实在高才班里他们的智商也是蛮大的差距,所以说起来这样的分法已经不算细了。高才班的教育当然也是从基本知识开始,然后加深加广,发挥许多思考的领域。看似简单,但其实要做更多的“功课” 阅读许多资料来支持你的论点,许多实践功课找出答案,而这些功课不是同年龄的孩子的程度。
EM1&2就是我们以前没有分流时的“正常班”(不晓得是什么名称),正常班的学生其实差距也是蛮大的。通常在正常班里的小孩能力好的都鼓励修读高级华文。在好班里,老师会视学生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深度。
很佩服你助人的精神。其实,因为正常课程是全科的发展,对某些孩子可能有困难,进入工艺学院反而能发挥所长。
mpt
超白金会员
UID 112488
精华
9
积分 12880
帖子 6367
威望 6509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1-12-22
状态 离线
#118
发表于 2013-10-23 00:09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116 古长龙 的帖子
据知,小班是未来的目标。还有许多资源的问题要解决。
珊瑚草
超白金会员
UID 73282
精华
9
积分 13560
帖子 6444
威望 6728 点
阅读权限 50
注册 2010-9-15
状态 离线
#119
发表于 2013-10-23 00:52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115 林叔献 的帖子
学生上课跟不上老师的教学,可以教他自己先看课本预习,这也叫笨鸟先飞。但老师不按课本教的话,也就是说老师教的不是学生预习过的那部分,那么学生上课时还是跟不上,这样的话,就只能请老师自己辛苦点,先带笨鸟飞了。
林叔献
中级会员
UID 113757
精华
4
积分 1794
帖子 847
威望 946 点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13-2-23
状态 离线
#120
发表于 2013-10-23 09:05
资料
文集
短消息
回复 #117 mpt 的帖子
我本身是慢热,慢醒悟的。小学三年级读了3年,连留了2次级。除了算数外,成绩单是“满江红”,华文测验可以拿零分。读完第3年小三,还是不及格。学校已经不能让我留第3次级,必须退学。在姐姐的求情下,校长让我暂时升到小四试读一个学期,如果不行的话就一定要退学。结果在小四的时候,遇到我的恩人:玉雀老师。她对我是因材施教。我就突然“醒悟”,第一次明白什么是测验,考题到底在问什么等。这段经历,终身不忘。
先父就是认为我不是读书的料,就送我到工艺中学,希望我能学一技手艺,将来可以讨碗饭。结果我在工艺学校是如鱼得水,对同工艺/工程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是爱不释手,学起来是游刃有余。
因材施教应该是教育的理想,也是目标。资源一直是教育界的最大挑战之一,永远都是。
我比较倾向于全日制的小中学制。半天上正统课,半天上因材施教的补习、做功课、玩、强制休息等。这样也可以减轻家长的压力,能更关注职业和生活。
[
本帖最后由 林叔献 于 2013-10-23 11:58 编辑
]
126
6/7
‹‹
1
2
3
4
5
6
7
››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随笔南洋网
≡ 随笔南洋论坛 ≡
> 时事沙龙
> 文学天地
> 诗辞雅座
> 现代诗歌
> 小说戏剧
> 长篇连载
> 清水茶馆
> 影视聚焦
> 娱乐速递
> 狮城家园
> 财经专栏
> 房产家居
> 爱车一族
> 陪读社区
> 以法论道
> 摄影天地
> 旅游专栏
> 自驾游-自驾乐
> 原创精华
> 南洋古今
> 情感绿洲
> 有缘同行
> 菁菁校园
> 咬文嚼字
> 每日英语
> 留学生活
> 美食坐标
> 美食店家好介绍
> 折扣特价大比拼
> 周末大食会
≡ 南洋文化园地 ≡
> 狮城消息站
> 南洋艺术学院
> 新加坡华乐团
> 国大文化沙龙
> 新智读书会
> 第三代读书会
> 拉丁马士读书会
> 茶渊读书会
> 狮城书画专栏
> 古董艺术品收藏
≡ 南洋企业园地 ≡
> 创新创业论坛
> 中小企业论坛
> 企业动态分享
≡ 广而告之 ≡
> 广告通栏
> 旅游机票
> 找房租房
> 求职招聘
≡ 随笔南洋社区 ≡
> 社区新闻
> 专辑收藏
> 奥运专辑
> 残奥专辑
> 汶川地震诗文特辑
> 老兵专栏
> 校友会专栏
> 上海大学
> 华中理工
> 清华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北京大学
> 复旦大学
> 华中师大
> 南京大学
> 上海交大
> 中山大学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郑州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安交大
> 北邮专栏
> 暨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浙江大学
> 新加坡管理大学
> 北航专栏
> 福建师大
> 同济大学
> 华东师大
> 南洋理工大学
> 北京师大
> 中国科技大学
> 建议箱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3-12-5 02:49
Powered by
Discuz!
5.0.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0575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enabled
TOP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随笔南洋网
-
Archiver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流量统计
客户软件
发帖量记录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