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老的这句话在网上能轻易找到嘛: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10/28/content_2148526_5.htm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是邓小平于1985年3月28日在会见日本自由民主党副总裁二阶堂进时提出的论断,他阐述道:“现在我们正在做的改革这件事是够大胆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前进就困难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
为什么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呢?邓小平于1985年9月23日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一文中阐述道:“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因此,如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这体现的是量变,而“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这讲的是量变中的部分质变。可见,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量变中有部分质变的过程。
实践证明,许多重大的改革的成功,如在农村实行责任制,搞包产到户,在全国范围内改变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体现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的正确性。
如何才能完成好这第二次革命呢?邓小平于1986年9月2日在《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一文中指出:“我们也讲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既然是新事物,难免要犯错误。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又在《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改革开放放弃不得。如果固守成规,照过去的老框框一模一样地搞,没有一些试验、一些尝试,包括受一些挫折、有一些失败的尝试,肯定达不到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一定要真正地搞改革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
(新华社新闻2004年8月21日电)
鄧小平同志提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開放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開。它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各方面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適應改革從農村向城市發展的新形勢,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以后,黨中央相繼決定對科技體制和教育體制進行改革,並進一步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鄧小平同志1984年10月在談到改革的性質時指出:“我們把改革當作一種革命”。1985年3月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7—8月強調指出:“改革的意義,是為下一個十年和下世紀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續發展的基礎。”“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變革。”
鄧小平同志1987年6月指出:“我是主張改革的,不改革就沒有出路”。1989年2月再次強調指出:“中國一定要堅持改革開放,這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希望。”
改革作為我們黨領導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對於黨領導的第一次革命而言的。第一次革命,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社會主義新中國﹔第二次革命,將把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社會主義中國變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的社會主義中國。
摘自陳俊宏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核心觀點解讀》
[
本帖最后由 楚越 于 2015-2-25 11:19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