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叶明 于 2017-2-18 08:47 发表
定于2月15日开幕,2月16日对公众开放的二战历史展览馆(原旧福特车厂资鉴馆)被有关当局命名为“昭南展览馆”,这引发华社领袖的批评和网友的热议。在互联网时代,这件事的传播,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快、更广。 ...
对,是历史观,不是历史。
说“历史观”就有了政治和族群的因素,如此,把政治族群因素引入新加坡历史的各阶段对比:
海峡殖民地(1819-1942),英国殖民者统治,虽说“殖民地人民水深火热,反殖斗争如火如荼”是过分渲染,但百多年里被掠夺被欺辱甚至冤死的本地各族群人不会少于日据时期;
日据时期(1942-1945),这段都耳熟能详,大检证屠杀数万,掠夺本地财富,白色恐怖,新加坡各族群尤其华族生活困苦屈辱;
战后英殖民统治(1945-1957),在争取独立过程中,各族群有被欺辱被牢狱,更在“剿共战争”残杀本地各族人。
这样看,日据时期和英国战前战后殖民时期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根本在于:不同族群在不同政治背景立场下的“不同历史观”。国家的历史观需要顺因大多数国民,但不是绝对正确。
无论是谁,只要在华人中喊出反日抗日,肯定会是赢得掌声和声誉的历史观的政治正确,但在新加坡不同的历史史实下,应该有自己的历史观。